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 2015-01-10 15:05:4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陈红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陈红,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校长,高级教师,全国教育展示系统高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发展中心特约教育专家,全国“十佳”校长和“创新”型校长,陕西省“骨干校长”和校本研修指导专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及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她在西航三校实施的“阳光教育”管理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推进了教师的职业化成长,加快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进程,并使学校荣获陕西省“示范小学”、“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及“文明校园”等称号。

关于有效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一、“EEPO教育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实践背景

(一)何谓“EEPO”

“EEPO”是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所创建的一种全新的教和学的模式。作为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理论和操作系统,这种教育实践模式倡导通过“组织”、“参与”来评价、实现教育的目标达成(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简称“有效教育”或“EEPO”,并将之视为“有效教育”的一个方法系统,被称之为“MS—EEPO”。

如单独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看,“EEPO”也可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学方式的优势,倡导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和互动、生动、主动“三动合一”的学习表达方式。不仅强调课堂时效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而且注重教学资源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EEPO”的实践背景与有效教学

上世纪中叶,受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在西方也兴起了一场教学科学化的运动。人们意识到,教育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理念也由此产生了。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效教学”理念更加强调以下五个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不是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三是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四是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五是关注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有效教学作为强调教学准备、教学参与、教学测评、教学效果的教育理念,如同杜威所说:“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结果的反应”。它对儿童身心发展是有帮助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受其影响,上世纪末以来,国内也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有效教学研究。

而“EEPO”作为有效教学理念下比较成功的教育实践模式,则将东方教育的“知识化”传授体系和西方教育的 “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教育特点结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EEPO”有效教育模式对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实现了“课型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根本性变革,“EEPO”的有效教育实践,不仅是策略,也是技能。

从国家要求看,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实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但从实践角度看,面对国家的宏观教育指导与要求,我们该如何组织?如何操作?如何实现并如何评价?而“有效教学”理念和由孟照彬教授创建的“EEPO”有效教育实践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改革的思路及实践的路径。

近年来,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为突破教育发展瓶颈,强化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有效发展,加快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高品质、精内涵、强特色”的教育发展目标,也促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启动了“EEPO”有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EEPO教育实践”的特点

(一)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

“EEPO”有效教育提出的“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理念,既是其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动力,也是其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的显著特点。在此,变革学习方式被提到了重要的高度,并形成了以下特点:

一是“EEPO”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其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操作原则,实现了“课型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变革。其中,“组织参与原则”使“EEPO”建立在学生有组织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益;“三维一体原则”强调只有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他人的评价方式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达成原则”则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操作方法,并围绕教学目标最终是否达成,鼓励教师的再创造;“吐故纳新原则”只要求师生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调整、提升并作理性的思考,放弃传统中不科学的做法,吸纳一些“EEPO”方式,提高新基本功水平,成为智慧的新型教学能手;“少就是多原则”不主张提出过多的要求,目标越少,要求越少,效果就越好,收获就越多,不急于求成,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让目标一点一点实现;“实践运用原则”强调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允许创造,不轻易否定。少争吵,多实践,多运用。

二是“EEPO”教育教学实践,无论是学的方式还是教的方式,在操作层面,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融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平台互动式的标准型平台强调:定向思维→交流探究→强化理解→达成目标;倒置性平台强调:发散思维→交流归纳→强化理解→达成目标。这种强调定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思维方式的交互使用,有效地强化了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是“EEPO”教育教学实践,始终把注重学生品格培养,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如其要素组合方式,以听、看、讲、想、做为五个基本要素,加之课堂的动、静转换形成七个要素,使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EEPO”凸显教学过程及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

“EEPO”教育实践模式,强调“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并围绕“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将教学过程系统地分为,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式,平台互动式,哲学式);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备课方式(要素组合式、图文结构式、模块结构式)和管理方式(单元组管理、逻辑框架管理)等五大板块。

在“EEPO”教育实践模式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既不是大班,也不是小班,而是单元组形式,它要求单元组活动的教学方式落实教学过程的七个要素:

一是关注,即关注组内每个成员的表情和神态,关注组内的动态和合作;

二是关照,即合理使用空间,主动谦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位置,互相照顾本组成员和其他组成员;

三是倾听,即注视发言人,认真听,听中记,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或交流;

四是教室资源利用,即小组站位合理,桌椅挪动轻捷,使用恰当,并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的作品;

五是亲和力,即相互关心照顾,相互看得见,方便讲与听,不打扰其他组,主动关照“边缘人员”;

六是持久性,即分、收组迅速,活动有效,发散扩张能力强,无“边缘人员”;

七是贡献率,即融入集体,发挥个人在小组、小组在班级中的作用。

这种教学过程及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仅把知识性(知识目标)、个性(情感、特长目标)、创造性(能力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简称“三性合一”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而且从不同层面的细致末节处体现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关注与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了教书、育人的不可分割性。

三、关于有效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一)“阳光教育”理念与“EEPO教育实践”

“EEPO”作为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多维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关注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和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系统培养,不仅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创新,而且更符合新课改理念,与我们西航三校的“阳光教育”理念高度吻合。

从教育整体角度看,我们的“阳光教育”理念崇尚自然,顺应天性,普惠和活力的精神内涵;“EEPO教育实践”模式则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品格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系统培养,把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

从课堂教学角度看,“阳光教育”强调“温暖课堂”、课堂阶梯式教学模式和差异化梯次培养与评价,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和谐、有效的发展;“EEPO教育实践”模式则强调教学准备层面的“5J”(单元组、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团队),操作层面的“5F”(防空、防花、防泡、防单、防敌)及突出教学的关键项、大多数、多向度、强化次数、单位时间效率等教学过程实操策略。

从教学方法角度看,“阳光教育”理念强调关爱、呵护、温暖的阳光情怀,尊重差异,激励扬长的教学方法,舒展心灵、充满情趣的开放氛围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EEPO教育实践”模式则强调动中学、多要素中学、做中学、情景故事中学、主体状态中学的基本思维和操作方法。

所以,从总体看来,我们的“阳光教育”实践与“EEPO教育实践”模式都是力图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都具有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和方法的特点,并具有达成有效教学目标,推进教改实施的方向上的一致性。

但是,二者又是有所区别的。“阳光教育”实践多侧重于学校文化和管理层面的理念、方法构建;“EEPO教育实践”模式则侧重于学校教学和操作层面的过程要素、方法构建,是对“阳光教育”实践的有效支撑与完善。

为此,将“EEPO教育实践”模式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我们学校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构建“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学策略,对于我们落实“有效教学”目标,并在能力培养层面,搭建一个“学习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差距缩小”的“阳光教育”平台;在文化教养及品位培养层面,培育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伴相助的生命结合体;在身心健康培养层面,营造一个“关爱、平等、生动、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均具有极为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二)“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

2013年初,在未央教育局的总体推进下,西航三校开始了“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探索。在孟照彬教授的多次亲临指导下,我们的“EEPO教育实践”经过理念导入、方法跟进、教学尝试、课堂展示等环节,进行了全员“EEPO”教育培训、方法演练和两届“桃李之春”教学节的专项研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通过“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教师们的教育心态、教育教学理念都在悄然提升和变化着 ,由紧张畏惧到跃跃欲试,由组织安排到踊跃加入;教师以伙伴和朋友的身份融入了课堂,其学生主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师生交互意识在不断增强,课堂由“听话”变成了“对话”;教师的备课、授课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备课更加简捷,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师生关系温暖而和谐。

通过“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培养兴趣更培养责任,从传统课堂的知识获取到主动参与各项知识的探究,学生在看、听、想、做、学中转换,在小动与大动中互动,其表现力得到了加强,思维得到了扩张,个性得到张扬,边缘学生找到了自信,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通过“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地无限延伸。通过单元组合作、图文结合的表达、班级展示和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地碰撞、融合,课堂氛围的宽松和谐。教师成为师生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共同进行着情感交流、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课堂真正地成为了师生体验生命价值的伊甸园。

通过“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团队合作意识在师生间日益增强,学生的学习以单元组呈现,教师的教学以团队合作来完成,团队中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在团队中,为完成同一目标大家共同交流、倾听、互相协作。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约定,教师团队的配合,课型的展示,学生的灵活分组,都使学习方式更加多元,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更有针对性,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通过“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无论教师的活动还是学生的活动,我们都用严格的时间把控,“5F”确保每一项设计的有效,“5J”使每一个知识点强化都有量的标准,师生之间的约定更加自如,教师的组织更加有序,学生的活动更加有效,教师通过学习方式的训练,课堂掌控能力和检测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三)“EEPO教育实践”使“阳光教育”更加有效、科学

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一年半来,“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在践行“阳光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准备策略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科学简明)、教学容量的有效(适量适度)、训练定点的有效(突出重点)、教学方式的有效(选择恰当)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充分展开)。

尽管我们的“EEPO教育实践”,还须在防空讲、防花架子、防泡沫上下工夫;还须在简化教学过程与教学要求上趟路子;还须在推进“EEPO”教学成效由第三方评价向师生自我评价转化上见成效。但“EEPO教育实践”,确实在强化我们阳光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构建适合每一学生教育教学生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进“阳光教育”理念下的“EEPO教育实践”,并持续加以完善,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是我们的使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