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滕桂玲:小小教室“泡”出浓浓师生情

发布时间:2015-01-12 14:21: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希 | 责任编辑:赵倩楠

魏书生曾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

的确,班主任工作神圣而伟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从教20余年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与孩子们心心相印。

 

在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说起滕桂玲,领导们对她赞赏,同事们对她敬佩,孩子们对她亲切。

从1992年参加工作,滕桂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2年,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忙碌中咀嚼出成就——安贞学区班主任工作室牵头人,学校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朝阳区十佳班主任、安贞学区名班主任……她获得了诸多殊荣,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究竟是什么法宝,让她管理有道,治班有方?22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带着疑问,我走近了滕桂玲——

初为人师:严格要求,反遭学生疏远

1992年参加工作起,滕桂玲就在安慧里中心小学任教。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当班主任时,她曾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扑在了班主任工作上。

那时的她只知道在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允许学生犯一点小小的错误。一段时间下来,虽然同事们都夸她带的学生有规矩,可是滕桂玲心里却很犯愁,学生们个个对她视若老虎,很少有学生敢亲近。

“为什么?我是爱他们的呀?为什么孩子们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滕桂玲感到身心疲惫,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该如何让学生卸下心防?她甚至曾产生过放弃做班主任工作的念头。

观念转变:参加科研,重建师生关系

2000年,滕桂玲有幸参加了创新课题组的研究,通过学习,她吃惊地发现:“之前我的做法实际在扼杀泯灭学生的个性。”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她用心钻研,虚心向课题组的专家请教,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传统教育师尊生卑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向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思想,放下权威的架子,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滕桂玲大胆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破除教师权威,低下身与每个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己出,肯定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无意间犯下的小小的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滕桂玲以实际行动与学生们建立了以“尊重、理解、宽容”为主要内涵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蔚(化名),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一至三年级都是大队长。但在四年级大队委换届选举中,她竟以一票之差,落后于另一位中队委。一位没有给小蔚投票的同学说:“小蔚挺好的,不过,您不是说过,好机会应该大家都有吗?小蔚已经当了三年的大队长了,小宇(化名)也挺优秀的,所以我就把票投给小宇了。”

滕桂玲当时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如何表达那种感觉:这简直是她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特例”,但必须尊重孩子们的选举权。

  如何让小蔚接受事实,勇敢面对?滕桂玲想方设法降低小蔚的心理落差,让她轻松地度过这道“坎”。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安抚家长的心情,让家长明白:孩子落选不是不优秀,是同学们善良、有爱心的结果。接下来,滕桂玲在平时尤其注意放大小蔚的优点,并及时在同学面前加以表扬,一方面让小蔚每天开心、快乐,以快乐治愈烦恼;另一方面让同学们以小蔚为榜样,引导学生懂得“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很短的时间内,小蔚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轻松走出了令人担心的情绪低谷。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及时、适时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你、信赖你、尊敬你、喜欢你,你的教育才会在润物无声中进行。”滕桂玲说。

“泡”在一起:亦师亦友,生发教室能量

教室承载着师生的无限欢乐,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每天,孩子们的快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都在这里上演。在2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滕桂玲一直在努力创造一种属于“教室”的力量,整天与孩子们“泡”在一起,让教室成为所有学生的“心灵家园”。

一路走来,师生间从“相知”到“相惜”、“相恋”,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事实也证明,无论是耐心的倾听、善意的提醒,还是鼓励的目光、真诚的笑脸,滕桂玲都在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间把教室变成一个能够接纳所有人的温暖港湾,让小小教室生发出正能量。

在孩子们眼中,滕桂玲亦师亦友,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敢说、敢想、敢做;在她面前,每个同学都充满自信、能勇敢地挑战自我、面对挫折。

小嘉(化名)原本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姑娘,爱说爱笑,但是上幼儿园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性格。在背儿歌的过程中,她由于紧张背错了一处而遭到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从那以后,她变得胆小了,上课再也不回答问题了。刚刚走进小学校门的那一天,她的家长就向滕桂玲讲明了这个情况。

一节语文课后,滕桂玲悄悄地把小嘉叫到办公室,用十分轻柔的声音对她说:“你长得真漂亮,老师第一次看到你就从心里喜欢上你了,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老师?”

小嘉怯怯地而且声音非常小地说:“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看不见你举手?能和我说说吗?”

小嘉犹豫了半天才说:“我……我……不敢……怕答错了。”

滕桂玲亲切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自己,你一定行,同意老师说的话吗?”小嘉愣了一下,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课,滕桂玲不时地向小嘉投去鼓励的目光。当问到“你眼中的春天是什样子”时,虽然小嘉把小手举得很低,但滕桂玲抓住机会,赶紧请她回答。小嘉用很难被听清楚的声音说了一个词“万紫千红”,滕桂玲带头为她鼓起掌来,同学们也随之热烈地鼓掌。而她红着小脸低下了头,很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嘉越来越喜欢语文课了,并无形之中养成了积极思维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在她不仅能独立写日记了,所写文章还多次在学校红领巾广播中播出。在教师爱心的哺育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她终于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又变成一个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小姑娘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滕桂玲说:“这是教育成功的技巧和秘诀。”是的,爱孩子就要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之不受到摧残和伤害,每时每刻和孩子们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滕桂玲正是以她的大爱和责任,细心保护着孩子们极其娇嫩、脆弱而又敏感的心灵。

22年历练:越发成熟,向“智慧型”转变

“现在的我既是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又是他们的严师,还是他们的好妈妈。可以说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班主任工作也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智慧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自身得到了很大的历练。”滕桂玲不禁感慨地说道。

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艰难“问题”。“严管、严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对“后进生”转化采取一些管理技巧,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古(化名),学习习惯极差,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吵架和打架如家常便饭,还经常为班集体扣分。对其进行教育,无论是耐心地说服、还是严厉地批评,均效果不佳。一次,他又随便拿同学的自动铅笔。放学后,滕桂玲找到他的家长,向其婉转地讲述了小古在校发生的不光彩的事情。没想到,他的母亲竟然劈头盖脸地给了孩子两巴掌!顿时,孩子的嘴角哗哗地流出了鲜血。多么不该发生的一幕呀!于是,滕桂玲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小古、转化他,尝试用“优点轰炸”法去感化他。

随后,滕桂玲设计并在全班实施推广了一个“我为同学找优点比赛”——每位同学给全班其他同学至少找出一条优点。活动结束后,看着全班同学给自己找出的优点,滕桂玲发现,小古很是激动。

渐渐地,好消息不断传来:小古好几天都没骂人了、上课坐得很端正、捡到一把尺子及时上交、同学吵架时他一直在劝架……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自此,小古既没偷东西,也没打过架了。

“转化”的天空开始晴朗起来,正是滕桂玲在认真了解小古后进的原因,细致分析过往措施的得与失,并尝试使用与以往不同的新举措,使转化内容多样化、转化形式新颖化而达到有效转化的目的。

圆教师梦:享受工作,品味教育幸福

“当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这是滕桂玲儿时的梦想。怀揣着梦想,长大后,她圆了自己的教师梦,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2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在一次次的“备战”中,滕桂玲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日臻成熟和完善。她说:“只要用心做教育,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是的,滕桂玲热爱班主任工作,更享受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快乐,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名师档案】

滕桂玲,大学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六年级年级组长,北京市朝阳区安贞学区“班主任工作室”牵头人,安慧里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2013年度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2013年度朝阳区年度人物,北京市创新课题组先进科研个人,朝阳区十佳班主任,朝阳区文明礼仪教师,第七届全国优秀班主任,安贞学区名班主任,她所组织的大型“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多次在北京市、朝阳区获一等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场合的公益演出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所写的多篇论文与案例在全国、北京市、朝阳区获一、二等奖。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