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音乐课,让学生动起来

发布时间: 2015-03-02 17:02: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珊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如在唱歌课的教学中只是老师教学生学,在欣赏课中对音乐作品初听、复听、再听,然后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题材等,这些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不少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音乐课中动起来,让音乐教育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有实效呢?

一、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方案,让学生动起来。

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掌握歌曲的整个背景和风格,把握歌曲中的重点和关键,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审美水平,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和补充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歌曲。如低年级可以选唱活泼的《小乌鸦爱妈妈》《小小的船》等;高年级可以选择《绿色的歌谣》《难忘今宵》等;在一些特定的节目中根据当时的环境选择歌曲,像“六一”儿童节可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教师节可以选择《感谢有你老师》《感恩的心》等,中秋节可以选择《八月十五月儿圆》《八月挂花开》等,元旦节可以选择《明天会更好》《祝你生日快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言传身教,让学生动起来。

“如果说音乐课是一艘船,那么老师就是这艘船的舵手”。教师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魅力的舞台,要善于用自身的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声音的魅力去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有时课堂上需要教师唱歌或弹琴的环节,教师不要委婉的拒绝,要充满朝气的展示才艺,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仰和崇拜,就会对音乐课充满了乐趣。如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应当精神饱满,示范演唱时要充满自豪的感情,如果再配上音乐多媒体课件演示,歌声、气势就更加有力,必然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带动学生满怀豪情,引吭高歌。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尽可能地多创造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例如,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清丽淡雅的茉莉花图,让学生各抒己见来描绘茉莉花,让学生在语言的渲染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清风送来茉莉花的芳香,观赏小溪映出的茉莉花的倩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使音符转化成内心的感受。当然,教学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可以采用合唱、齐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多给予激励、表扬、赞赏,使每个学生乐于表现、敢于表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学好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歌曲的鉴赏能力。

四、用乐器演奏歌曲,让学生动起来。

奥尔夫曾说过:“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小器乐作为一种学具,能帮助学生掌握节拍,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感,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小小雨点》一课中,我让学生选择土沙锤乐器为歌曲伴奏,当全班同学演奏起土沙锤时,整个一大雨滂沱。怎么样让雨声更小点呢?我一提示,学生马上就把演奏的动作幅度变小,音量也就轻了。接着,我采取分组的形式,一组演唱,一组演奏,合作进行,学生的一个个摇头晃脑,兴趣盎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表现乐曲。学生不仅学得开心快乐,还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对未来世界新鲜事物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音乐课才会生动,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