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读出来的好教师》

发布时间: 2015-08-04 14:37:3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青青 | 责任编辑: 杨颖

阅读,给予教师希望

向荣

4月29日,全美教育界的最高荣誉——2015年“年度国家教师”属于一位名叫莎娜·皮普斯的中学女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我在贩卖希望”,莎娜·皮普斯说。“贩卖希望”,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希望。然而,在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愈来愈大的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面临着职业倦怠的考验。我们不禁去问,一个自己都没有希望的教师又如何给学生希望?要想贩卖希望,就必须拥有希望。《读出来的好教师》一书,让我看到了一把能够“给予教师希望”的钥匙——阅读。

《读出来的好教师》是由洛阳市实验小学一线教师的读书札记编写而成,贴近教育生活,记载教育现实,反思教育现象,是一本饱含教育情怀的智慧之作。全书共有四章,“师者仁心,坚定教育理念”让我们倾听到了教师们对自身育人理念的深刻反思;“集思广益,做好班级管理”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班级生活画面;“上下求索,锤炼教学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教师们对于每一节课堂所倾注的热情和快乐;“博览群书,感悟人生哲理”让我们赞叹每一位教师的好学和乐学。

本书是平凡教师的平常故事,平凡之中闪现着伟大,平常之中透露出大气。从伟大来说,教师们不仅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去读书,在阅读中汲取力量,不断追求美好、超越自我、实现理想,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吗?从大气来说,一篇篇的读书札记不是家长里短式的流水账,不是小肚鸡肠的抱怨和牢骚,而是教师们将日常教学与书籍思想相互联系的有感而发,是教师们将教育思考与自我生命相互契合的不断努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大气”吗?阅读打开了一扇门,它穿越时空地给生活提供了五彩缤纷的思想素材,也让我们得以透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便是希望之门。洛阳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不仅好读书,而且读好书。他们是拥有希望的教师,是能够“贩卖希望”的教师。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读书轶事: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对于书籍的喜爱,是因为觉察到如果没有书籍自己就会沉没,这是一种精神自觉。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种精神自觉更多地体现为教育自觉,为了理想的教育生活而不懈阅读,又通过阅读享受现在的教育生活。

阅读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一丝不苟”,得视情况而定。正如,白岩松在《作为一个人而读的书》文中,将读书分为工作性阅读、职业性阅读和作为一个人的阅读。工作性阅读是指每次为作节目进行的阅读;职业性阅读是指为积淀自己的专业底蕴而进行的阅读;作为人的阅读是指为丰富人生内涵而进行的阅读。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人而读的书是最为重要的。我理解这种选择,但并不将其视为唯一正确选择。我认为,一名有教育自觉的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三种读书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探望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好教师要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在阅读中,教师开拓自己的视野,磨练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境界,久而久之,好教师的四个特征就会日益凸显,阅读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给予教师希望。要想从阅读中汲取希望,教师本身是关键因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不能是书籍的奴隶,而应当与书籍作者做平等的思想交流和精神碰撞,实现批判性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来好教师。

鲜活的教育故事,深刻的教育哲理。书中的文字直击教育现场,触动教育情感,引发教育思考……阅读,给予教师希望;也让阅读,升华我们的生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