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发布时间: 2015-11-02 13:53:23 | 来源: 《辅导员》12期下 | 作者: 彭贤智 | 责任编辑: 文昕

彭贤智,中共党员。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唐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教授,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唐山校友会会长。他多次主持国家、省级以上课题,主要从事学校文化、有效教学、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研究,曾被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邀请讲学。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彭贤智

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者和享用者,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效果,笔者经过实践探索,认为最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之一,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教育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组成的,而真正有效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把学校要求转化为自身努力的目标。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鉴别真伪﹑善恶和美丑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能力和抵制假、丑、恶的能力。

一、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并提出没有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真正的教育,有效教育必须通过激励学生内在自我管理动机,使学生自觉地把学校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效果。学生只有把教师提出要求变成自我的要求,并监控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

二、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形成元认知能力,才有助于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所谓元认知的能力,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当一个学生具有元认知能力时,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用一定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方式,能监控自己的行为方式。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力求每天都能展示出阳光的一面。因此说,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要经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心理体验,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在实践过程中对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1.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

自我认识是学生对自己思想、言行的对与错,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判断。例如,对自己长相认识:身高,体重,头发长短,皮肤黑白,长相俊丑等,是通过镜子、照片和录像来间接认识的;对自己的性格特征的认识,要通过自己在遇到事情时所表现出的言行状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做出判断认识的;要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就要在学习和承担任务中是否能顺利完成任务体现出来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渐对自己有比较正确稳定的认识。

2.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过程。

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对自我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会产生情感体验,是对自己思想、言论、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时产生的道德情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检测自己的道德情感,例如,做了好事或是看到他人做了有益的事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做了错事或是违反了道德准则,会产生消极的体验,说明学生已经有了道德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升华学生的道德感情;注意通过创设道德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道德情感体验。要抓住教育的契机,营造道德氛围,例如,做了好事,让大家对其赞美,体验到做好事的愉快心情;做了错事,让学生之间相互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犯错误的危害与痛苦,体验战胜自我的愉悦。

3.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自觉地掌握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自我监控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学生心理成熟的标志。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生活懒散,贪玩行为,喜欢享受,惧怕困难等,都会影响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言行进行监控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例如,教师不在班级时,观察学生能否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读书;劳动时,学生能否自觉做好自己承担的任务;在放学的路上,学生能否不打闹,自觉走斑马线,在公共场所没有大声喧华现象等。通过情境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命令、自我检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要做到: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自己;二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对学生的行为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三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自我教育目标和计划,并监控计划的实施,将自我教育落实到行动中,落到实处。

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学生评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评价他人的行为,再评价自己的行为,最后能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学生如果能正确、如实地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毅力的恒久性、知识能力水平等作出自我评价。如果一个学生能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就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不自卑。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发挥自我教育作用。一是在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二是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在班会中,让学生对照有关道德标准,让学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三是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三、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

目前,家庭和学校的管教方式,大都是“他主型”的管理,让学生做什么?造成中小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差。中小学生大多以老师的要求为自我要求,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自己的评价,以“他律”为主导。学校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科学管理自己,让学生学会围绕着发展去选择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强化自我管理,让学生从“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要用制度加以约束。通过制度管理的约束,向自我管理过度。

1.建立一日生活制度,养成自我控制能力。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制度化。让学生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每天都在成长与进步,要学会认识自己,战胜自己,当生活的强者。

2.建立学生写日记的制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制度引导学生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对照自己,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解剖自己、善于学习别人、善于自我批评的习惯。

3.建立学生合作小组制度,促使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小组在上课时,一起相互交流学习问题,互相帮助;下课时,在一起游玩,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班级要经常开展民主生活会,让学生认真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班级和评价同学,学会全面评价自己,同时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4.建立同学之间谈心的制度,在相互帮助中获得成长。自我管理不是封闭式的自我体验过程,而是让同学之间能经常相互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实施一种开放式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让学生相互之间谈心,相互提醒,促进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融洽,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

5.建立学校和家长月汇报制度,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配合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家长会上汇报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学生回到家里,也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约束管理自己的行为方式。

总之,建立学生系列的、综合的自我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有助力于学生自我教育。当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时,自我教育也就会取得成效。

四、探索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方法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应遵循的程序。掌握了科学的自我教育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1.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如果学生没有对自我认识,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如果学生对自己有自我认识,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能够强制自己,战胜自己,能够主动去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2.启迪学生心智,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如,掌握利弊分析法,当学生遇到要选择的行为方式时,让他们运用利弊分析法做出选择,利大于弊就去选择,弊大于利就坚决制止。老师要让学生主动、自觉、独立,而不是被动、强迫、依赖性地做事情,让学生做自我教育主人,而不是当教育的奴隶。

3.了解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他主教育,而不注重启迪学生心灵,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只是教育的奴隶,学生缺乏在精神生活中的自我检验和自我锻炼。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4.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教育管理中。学校要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践行。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担任管理职务,学生才会真正地有归属感、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要设立更多的工作岗位,除了常设的班委机构外,还可以在班里设置纪律检查小组、文明礼仪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宣传出版小组、环保卫生小组,宿舍管理小组,学习小组等,每个小组设组长及若干个组员;各小组要按岗位职责负责检查自己管理的岗位,例如纪律小组,要检查班级纪律、学习小组要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程度等。每位小组长在上岗前都要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交老师审查;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接受同学监督。在人人是管理者的同时,人人又是自我教育者。

5.各个管理小组的设立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相互合作。在学习上,各个小组内成员要好中差相互搭配,学习好的同学有责任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实施兵教兵,兵帮兵策略,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采用小组合作评价进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小组是优胜组。在下课时间,学生的文明礼仪行动要做到相互提醒,相互关照、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五、在坚持写《道德日记》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养成写《道德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写道德日记是指让学生把每天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的有关道德方面的事情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它融合了语文知识、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写道德日记过程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唤醒过程,是道德品质自觉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一)写道德日记的内容与方式

写道德日记是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思想品德的修养过程,记录在与他人交往、做事或是犯了错误的心理体会。学生写道德日记,起初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或是提出具体要求。

1.写观察道德日记。观察道德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它可以写一件事、一个活动的感想。坚持写道德观察日记,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写信息道德日记。就是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录下来。

3.写学习道德日记。把看到或读到的名人语录、格言、座右铭与自己的想法相互对照,写出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把书中读到的,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

4.写活动道德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或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抓住要点叙述出来。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把过程、结果写下来。

5.写思考道德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议论,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写道德日记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行为方式反思的过程。

总之,要想写好上述道德日记,平时就得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这样,不但学会写道德日记,也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坚持写道德日记的习惯

1.写道德日记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写道德日记必须持续坚持,持之以恒。坚持写道德日记是精神意志的培养,不管生活节奏如何紧张,都不应当中断道德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定期让学生把道德日记在班里晒一晒。利用每周班会时间,让学生进行道德日记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给以评价指导。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道德日记。道德日记是学生对自己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的记录,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如果有的学生有些隐私不愿意表达,可以不加以追究。

4.让学生养成每天做一件好事的习惯。学生要做的好事可以是:为班级、宿舍、餐厅、他人等做一些有益的事,为其道德日记的写作积累素材。

5.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的道德日记在评价时,尽量要看到每个学生道德日记中的优点,用充满期待的评价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从而增强其道德日记习作的兴趣和写好道德日记的信心。

6.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道德日记。通过检查督导,让学生养成写道德日记的习惯。特别是写道德日记的起初阶段,要经常进行检查指导。

综上所述,让每个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通力合作。同时,还需要有学校制度的支持,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需要学校持续不断地坚持,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文章来源: 《辅导员》12期下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