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育人无墙 处处课堂

发布时间:2016-03-22 09:46:55 | 来源:《辅导员》2期下 | 作者:程向军 | 责任编辑:文昕

墙,会意字,从土,从啬,“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意是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育人的“墙”则指教育者思维狭隘,目光短浅,固步自封,自垒心灵障壁,以无形之壁一叶障目,不见教育泰山之美好。这些“墙” 无形中僵化了思维,禁锢了灵魂,孩子们不喜欢,家长们有意见,更难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于公于私都必须化解。因此,解放思想,打破障壁,远瞩高瞻,以师生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把教育办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如阳光普惠众生,似雨露滋润万物,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安阳桥小学以“踏踏实实做真教育”为办学理念,发扬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大处着眼,树立大教育观,泛教育观,于高处观教育;于小处着手,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方向与思路,创新管理模式,破除办学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墙”,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学校生态环境。

明确办学方向,破封闭之墙

安阳桥小学原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比较闭塞的学校,学生来自附近农村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师资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缺乏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目标,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维持凑合状态。自学校新班子组建以来,我们积极倡导开门办学,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学生成长、学习的乐园;打造成教师生活、工作的乐园;打造成社会认可、有口皆碑、不断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校园。

方向确立了,目标明确了,思想统一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百折不挠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没有任何一种激励能比目标与理想更能团结人、吸引人,催人奋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逐步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自我超越的需要。学校是教育的阵地,就应该尊重人健康快乐的需求,不论条件如何,都应该乐观积极。因此,打造既要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又不怕吃苦与付出的精神乐园,化作追求目标的源动力,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教育不是封闭的,是有对比的,也是有评价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权最终要由社会检验。在这个检验过程中,家长、社会、学生、教师都是评价者。首先,教师和学生能自我尊重与认可,连自己都不敢肯定的肯定不是好学校,也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家长要参与其中,因为学校承载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校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任务,为社会输送人才。通过这些评价者的认可和口碑相传,才是最好的评价机制,才是最高的价值认可。唯其如此,才可以帮助我们开阔心胸,去伪存真,做实实在在的教育。

发扬红旗渠精神,破浮躁之墙

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州人民通过修建红旗渠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水利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同时也提炼出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要义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是治世良策,也是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的良药,用于学校照样行之有效。要想办好学校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要把教育做实,减去浮躁,需要面对人财物各方面条件的困扰,也要敢于和慵懒作斗争,克服“等靠要”思想,知难而进,积极作为。

我们通过均衡教育检查工作中发挥的红旗渠精神,实现了大练兵,增强了凝聚力,实现了观念转变,踏踏实实,力戒浮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事实证明,在任何时候,在关键时刻,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红旗渠精神就是最好的办教育武器之一。

走群众路线,以身作则,思想引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师生以快乐为核心,教学相长,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其核心理论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用在学校,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所以,我们要依靠学生、家长、教师这些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机械地把教与学割裂开来。要处理好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这些关系,就必须深刻贯彻群众路线,走好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也为学校、教师开发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学校成立了“学校发展委员会”,主要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热心教育社会人士、村两委主要领导,以及学校骨干力量组成。这些成员在校长的组织下,定期或不定期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比如,学校的足球事业就是学校发展委员会成员孙弛于2014年7月提出来的,之后紧锣密鼓地探索并实施。2015年8月,我校成功被授予教育部首批足球特色学校,是安阳市北关区唯一获此称号的学校。

创新管理思路,破僵化之墙

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人财物的管理,都是为人服务,学校管理要依靠人,就必须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大家既努力工作又轻松愉悦,是学校管理的追求。学校依法照章管理,就要体现人本精神,关心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量,破除僵化思想,既要无情管理,更要有情关怀,遇事多走群众路线,多和师生商量,多征求意见,多体谅群众难处,多换位思考。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一系列反复论证出台的规章制度,就会行之有效。譬如安阳桥小学条块结合管理的改革,就是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在教学教研方面,学校严格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每周安排周三周四为年级组教研时间,每月、每季度、每学期学校都会统一安排或部署活动,以示范、观摩等活动为支撑,扩大教研参与面,为教师成长创造机会。

同时,我们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设立星级培训制度。除了学校开展的培训外,按照评价结果,分别由市内、省内、省外培训,培训教师回校后必须用PPT汇报分享学习收获,让教师体验成功与喜悦,为教师成长与学校教育教学上台阶建立机制。

开展特色活动,破功利之墙

毋庸讳言,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一间教室,三尺讲台,升学第一,分数至上,于是题海战术、大量反复机械练习成了提高升学率的法宝。这对教育是莫大的伤害,对孩子也是莫大的伤害,必须加以改变。

我们提出了一个年级一个特色,一个班级一个特点的特色办学思想,接着便在校园内风生水起。最开始是六年级《朝花夕拾》文学刊物的刊印,校长亲自撰文《朝花夕拾桥小风》,倡导全校立即行动,落实特色办学与社团活动,提倡教师根据个人特长自主办社团,学生根据兴趣自主申报参加社团,并整合课程,每周五下午为社团活动专门时间。于是,足球、口风琴、乒乓球、剪纸、钻石绣、创意手抄报、五彩盘子、书法、十字绣、五子棋、变废为宝、翰墨书堂趣味数学等30多个社团如火如荼地开办起来,有声有色,深受孩子们喜爱。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增设了摄影、航模、戏剧等3个社团,并总结经验,自编社团教材,为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增色。自2014年秋季开学,为了打造师生站好位、不缺位、关键时刻补好位的足球精神,以及足球给师生带来的无限兴趣与活力,学校开发足球大课间,编排动作,每到大课间时刻,学生人手一球,步入操场或校园,伴着音乐节奏开始足球课间操,蔚为壮观。随后,学校尝试以足球特色为主线打造足球特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足球特色校领导小组,招募教练员队伍,制定训练方案,编排教材,开辟足球场,建立班队、年级队、校队,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周四下午与周六上午为足球教研时间。我们还为足球工作室添设了摄像机、电脑、照相机等教学设备以及训练器械。足球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而且推动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为我区的足球事业增光添彩。

有活力的教育才有生命力,教育的活力来自校长,来自教师、家长、学生,也来自社会。只有做到“育人无墙、处处课堂”,才能把教育做实做真!

(作者程向军,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桥小学校长)

文章来源:《辅导员》2期下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