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峰:构建“超学科课程”

发布时间: 2016-04-27 14:50:08 | 来源: 中小学频道 | 作者: 中小学频道 | 责任编辑: 陈希

“首届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21日至22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召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随祥、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胡卫平等专家做了精彩报告。北京四中、清华大学附中、人大附中、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分享了学校科技教育亮点和经验。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在论坛上首次对外正式发布了玉泉小学面向未来的新课程形态——“超学科课程”,其设想和实践模式受到了与会嘉宾高度关注。

小学《科学》课将走向何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钱学森”之问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的创新能力问题;去年,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近日,李克强总理视察在北大时也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任何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作为小学校长,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针对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在小学阶段应该给予孩子什么?

上世纪美国改造主义教育的创始人康茨提出:基础学校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要以未来为中心,来替代以儿童为中心,培养美国社会未来的人才。

早在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今天我们课堂的学习方式仍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我们拥有众多课程改革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经验、典型等,但是为什么不能推广和复制?因为课程形态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方式——当课程形态不变的时候,学习方式是难以改变的。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沿着两个维度上升的,其思维发展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个水平。目前,以传统的教室内讲授方式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低级认知水平上徘徊。在当下出现科学教育热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科学教育究竟要追求什么?我们小学的《科学》课将走向何处?我们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孩子们形成一些科学品质。但是遗憾的是,中国的《科学》课大都停留在教知识层面。我们还需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要意识到科学的背后如果没有情感、没有价值观的课程,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如果没有道德情感的内核,科学越先进、越发达、越进步,对人类带来的后果将越严重。

乔布斯的成长经历带来的启示

乔布斯是一个叙利亚的一位教师和他的学生的私生子。乔布斯出生后,他的外祖母强行把他送给了一个美国夫妇收养。乔布斯的养父是一位二手车老板,所以乔布斯在儿童时的放学之余每天都会帮着爸爸擦汽车以及操作各种电子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小乔布斯的小学时代,实际上进入了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乔布斯背上书包,到学校听课、写作业、参加集体生活……“超学科课程”:他回到家里,在爸爸的指导下从问题出发,自己动手插拼电路板等,进行了一种创造性的课程……

乔布斯之所以创造出“苹果”,是因为他童年经历的课程和其他人不一样,为他保持了一种终生的创造力。

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思维的发展规律是通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逐步向上推进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一定是从记忆开始的,有了理解,才能有应用。譬如,语文这门课也是从听、说、读、写开始,绝对不是开始就会创造,没有记忆就很难理解一篇文章,理解不了文章,就很难应用。

学校仍然是孩子们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必须要坚守住学科课程的价值意义,不能忽视和削弱目前的学科课程体系。

在当下出现科学教育、MOOC、教育创客、STEAM等课程热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思考:我们的课程究竟要追求什么?现在,需要破解中小学教育课程的困局,重构新型的课程形态,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建构玉泉小学的“超学科课程”

超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课程的、统合学科课程的、超越学科的课程,以问题为驱动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创造为学程的,以推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对课程的定位:“1就是1,就是2”。即: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超学科课程”就是“超学科课程”,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使命。我们以“德如玉、智如泉”的培养目标为中心,设定了以课程为中心、以未来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将两部分的课程合起来,就落实了国家课意志。

面对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新的课程形态——沿着“情感”和“思维”两个方向设计出丰富的超学科课程以及配套的学习材料。

第一,它必须与目前的学科课程体系相衔接。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也只能在“记忆、理解、应用”的低级认知水平上徘徊;要达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级水平思维程度,必须建设适应于促进学生高级水平思维的发展新课程形态。不同课程形态赋予不同课程价值和功能。

第二,与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体系相匹配。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认知水平更不一样,必须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科知识和认知水平、动作技能、情感发展等,设计不同的课程方式。

第三,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让不同的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以及智商、情商和动手能力是不一样的,必须设计出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特色课程、难易区分的课程体系。

第四,穿越学科边界,综合应用知识。在这里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自主是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式的学习,体验式的学习,应用式的学习,创新式的学习,要巧妙地把各个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要打破学科的界线,边界将会坍塌。

第五,打破时空界限,向学生开放时空。组合一个没有时间边际、没有空间限制的“梦工场”,能够实现“发现问题、形成思路、研究讨论、分析综合、设计概念、验证设计、动手制作、成品分析与评价、创新成果展示与评估、走向市场化”的、连续性的、紧密衔接的工场车间式的开放时空,没有铃声,没有时间限制。原则上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够到“梦工场”完成一次8-10次超学科学习。

第六,颠覆了传统的评价模式,实现了生成性的评价。超学科课程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是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结果或答案,或者就根本没有答案。所以这样的课程无法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和标准来衡量。

第七,培养本校教师,引进复合型的教师,并通过中科院延请科学家担任教学指导。

在这样的架构下,将会形成一个新的课程形态。我们把它称为:“蚂蚁梦工厂”。在这里,有设计空间、讨论空间、物化空间、转化空间、展示空间、教学辅助空间、图书资料空间等,让孩子们把“梦想”变成“产品”成为可能。我们希望全校的每一个学生在一个月内至少能有一天时间“泡”在这样的课程空间里学习。我们会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逐步提升的课程,为每个班级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课程,以供选择。让孩子们像乔布斯一样,通过这样一个课程的设计和学习过程,在“超学科课程”汲取营养,发展高级认知思维,最终形成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根据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报告内容编辑整理)

文章来源: 中小学频道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