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考改革要与群众期待对上节拍

发布时间: 2016-07-08 14:56:34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作者: 汪明 | 责任编辑: 文昕

今年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中考改革的质疑,实际是改革进程与群众预期没有对上节拍。尽管中考改革应当审慎稳妥,但对于已经认准的改革方向,不妨加快步伐。

眼下,各地中考已结束,但涉及中考的话题依然很热,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改革做法,有人赞成,有人质疑,虽然听上去各有道理,但改革中所折射出的改革思路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落差,值得认真关注。 

今年一些地方的中考分数发布后,很多家长的第一感觉是分数“变毛了”——往年这个成绩能够升入某优质校,今年却是不可能了。部分地方的中考成绩是“一分一段”,一分之差排名能差出很远,对于招生工作无疑是一个新挑战。 

从改革思路看,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既是基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考虑,也是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要求。一直以来,为提高区分度,考试难度过大,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机械训练、反复练习来掌握应试技巧,加重了学习负担。此外,考试题目重在考查对知识点的记忆,忽略了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而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可以让学校教学回归到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应当看到,随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建立,原有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会逐渐被学业水平考试所替代。在此背景下,降低考试难度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实际操作看,在学生考试成绩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有了新空间,但目前难度依然较大。而降低考试难度之后的中考,如果没有分数之外的新录取标准的引入,依然采取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方式,“分分计较”的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每年中考后,总会有一些家长对名额分配政策提出质疑——同样的考试成绩,一些孩子因为享受名额分配政策得以进入优质高中,而另一些孩子则被排除在外。

从改革思路看,实行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是基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虑,它改变了完全依据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学生的模式,逐步从全员选拔录取走向部分选拔录取,是一种改革创新。但一项好政策如何能够实施得更加精细,最大限度避免诱发新的不公,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

从实际操作看,确保优秀学生不因名额分配政策而失去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需要在名额分配比例、招生录取方式等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在当前各地统一招生、名额分配和自主招生等录取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名额分配的合理比例至关重要。不简单追求高比例,就是要让一些享受不到名额分配政策的优秀学生,通过统招等其他方式,依然能拥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此外,通过名额分配录取学生,要有一个成绩的基本要求,且与统招录取的成绩差距不宜过大。

近几年,人们对于中考加分问题都会给予很大关注,并对一些加分项目提出质疑,今年也不例外。总体上看,中考加分包括了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地方性加分项目,以及补偿类加分项目和鼓励类加分项目。目前,一些地方加分项目过多且设置不合理,如有的与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等挂钩。

从改革思路看,中考改革同高考改革一样,加强加分项目管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是总趋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加强过程监管。在各地推进中考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把清理中考加分项目当作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从实际操作看,鼓励类加分项目,包括科技、体育、艺术类竞赛等加分项目该取消的要取消,一些加分项目由于与新的改革形势明显不相适应,也应尽快取消。今年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中考加分的质疑,实际是改革进程与群众预期没有对上节拍。尽管中考改革应当审慎稳妥,但对于已经认准的改革方向,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不妨加快步伐,清理加分项目,调整加分分值工作也应抓紧落实。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