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校联盟在南京参加“12岁以前的语文”两岸和香港教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2-20 08:31:40 | 来源:中小学频道 | 作者:宋长海 | 责任编辑:中小学频道

 “梦想·方向·前进”五校联盟第143(B)次学习研讨活动


2017年12月17日至19日,五校联盟21位家人来到古城南京,参加了“12岁以前的语文两岸和香港教育研讨会”。



叶峰亮老师执教《李清照组诗》



特级教师景洪春执教《大的故事》



彭娟老师进行《梅花组诗教学》



台湾教师葛绮霞进行《绘本立体化教学》



特级教师张学伟精彩点评!



                               掌声响起来


       “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


         不知为什么,看到亮仔执教完《如梦令》,台下老师爆发热烈的掌声,我的脑海反复出现这几句歌词……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台下听亮仔上课,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这么高的平台----北京东路小学“12岁以前的语文两岸和香港教育研讨会”的舞台上,他挑战自己,执教古诗词,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我由衷感到高兴,不由想到他成长的点点滴滴……


       13年前,带他来到北小,结缘孙双金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他才开始真正意义上思考自己的教学,规划自己的教师职业。


十几年来,他踏踏实实教学,孜孜不倦钻研,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他已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教导主任……值得高兴的是,他始终坚守课堂,钟情教学,不断锤炼、打磨自己……


        今天一开课,他采用“看图猜古诗”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拉近师生距离,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课堂导入轻松自然。《如梦令》,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课堂上,他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熟读成诵,对于词意的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为出彩的是他让学生为这首词配三幅图画。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词中的美景从而体会出词人被美景所陶醉的感受。


        走进北小,由衷地佩服北小的学生,他们不但想象画面,还想象美景中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描述中出现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流动画面!


        此时,词人对美景的赞叹以及快乐的心情,学生已然深有体会,在这一想象配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感情越来越充沛。在充分感受词中情境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使全词的朗读达到高潮。


        紧接着,他补充另一首《如梦令》,引领学生发现两首词的相同之处。继而发现两首词都写词人酒醉,却感觉不同。再读《声声慢》,也与“酒”有关,但词人喝下的却是一杯苦酒!


         了解了李清照一生的经历后,学生感慨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在悲伤的气氛中再读《如梦令》,他们认识到在不同的心境中朗读的情感有所不同,读起来多了份沉重,少了些欢快,使全词的朗读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从一首词走近一个人。”短短的一节课,简简单单的几首词,却纵观了一代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感受了她那一段曲折起伏的情感变化,我相信,这也为孩子们以后研究古诗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说实话,让他在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平台上课,我心里也没底。从和孙校长沟通要来上课,也就是两三周的时间吧。前一段时间工作繁忙,我也没有过问他备课的情况,只是跟学伟沟通给他指导一下……


         前天来到南京,我和亮仔、长海拼房。为了让他好好休息,安静备课,我要他住里间。他坚决不肯,“校长,这绝对不行,让我有种负罪感……”看他一个人对着平板思索,我笑着说:“亮仔,要不我和长海做学生,你先给我们俩讲一遍!”“还是算了吧,我自己再虑虑,不影响你们休息”!他还是一贯那样腼腆地笑着回应。


        昨天一天学习,我俩都坐在一起。听课间隙,他小声和我说:“校长,你看来讲座、上课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著书立说的大家呀!”我知道,他是担心自己明天的课……“没事,你能站在这个台上,就证明了你的实力!加油!”我给他打气道。
        今天早上六点半,他便和长海收拾停当出门了……待我来到北小会场,看到他正在台上设计板书位置,调试课件……长海、亚芳、文燕几个人都在一旁帮忙……


         中午和孙校长、景洪春老师还有兄弟学伟在一起匆匆吃饭。他们都对亮仔的课给予肯定。孙校长说:“小亮的课越来越成熟了……”景老师说:“他积淀的很不错……”学伟给他建议:“要接得住学生的招,可不是谁都能来北小上课的。优秀的教师在这里要准备两套教案……”


         一路付出,一路欢歌;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一路见证,一同走过……


         希望你抓住机遇,走上更高的平台……
          
                                                   (张胜辉校长)  

             


                         南京行
                       千里逐梦到金陵,
                       联盟学习洒热情。
                       风刀霜剑何所惧,
                       求得真经献洛龙。


                            贾俊伟校长


                      《立体化阅读》听后感
                       西高明德小学  马静路


         如果新娘很丑你会跟她结婚吗?这个成人化的问题直接抛给二年级的学生,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很是惊讶,感觉好开放,这会不会让会场的学生失控了?这会不会让学生说出让老师很尴尬的话?好多问题还没来得及冒出泡泡来就被学生的回答淹没了;有学生说不会,因为不好看;有学生说会,虽然丑只要心灵美就好;有学生说只要能生儿子就可以了;有学生说新娘丑万一她家里很有钱呢。台下的老师笑的合不拢嘴,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成人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只有七岁多的孩子呢,他们只是感到好玩,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


        葛老师由做游戏导入绘本《大灰狼娶新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新娘的手,脚,尾巴,嘴,根据这些特征让学生说出她会是什么?最后得到答案它就是大灰狼。由大灰狼的特征进入到绘本《叩叩叩,你是谁啊?》中的魔幻人物的特征,出示一个个魔幻人物的某个特征让学生自己来推测这个人物会是谁,最后进入到描述班主任的特征,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一直在不停的爬坡,不停的往前走。


        这节课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是自己的每一节课能否让学生有快乐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升。路在脚下,前行的路上我唯有不断努力!



              吟诵古诗词,与经典同行


        12月19日,我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观摩了“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研讨会,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名师的课堂教学。


        听了叶老师的《如梦令》后,我觉得这堂课教学设计巧妙,语言精练,巧妙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叶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对词的了解,一下子就把词的特点抓住了,学生说出了词有词牌名、句子有长有短等,在教学中有意渗透词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来了词的知识。教学中叶老师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配乐等形式激发孩子们朗读的兴趣。


  叶老师的这堂课中处处在为学生创设“情境”,中间有语言、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每句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诗句并说一说,如果让你画三幅画,你会画些什么?让孩子在脑海中想象诗的意境,学生在美妙的想象中理解,在愉悦的交流中感受,词情画意在心中荡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教学重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后教师通过配乐朗读这首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热爱,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叶老师在教学完《如梦令》后,拓展阅读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和《声声慢》,通过了解李清照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加上配乐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情感的朗读感受李清照高兴时和忧愁时的心情,体会诗人不同生活遭遇带来的不同心境,让学生更深的走近李清照,了解她的词风,感受词的言简意赅,突破诗词教学难点。这是我们今后的诗词教学课堂中应该学习借鉴的。


        从一首词走近一个人,一节课学习几首诗,拓展阅读面,培养诗趣,积淀文化底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我们不能就古诗词教古诗词,我们要勇于把古诗词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引领学生在经典中不断前行。


                               西高明德小学  宗志刚



                                 遇见大咖


  上海的景洪春老师是大咖!用孙双金老师的话说,一是她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二是她的课堂达到了理想状态:小脸通红——情感的投入,小眼发光——思维的发散,小手直举——态度的积极,小嘴长开——自主的表达。


        景老师的课堂状态值得赞美,她构建的课程更让人击节赞赏!二年级的学生,在《大的故事》这节课经历了象形字大的认识,儿童诗初步感知大小的辩证,上海“大”与南京“大”的对比,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论语的节选……然后回到生活,用巍巍乎和图片的说话训练,组词,提炼出有大的词语的一般指向……真的是回环复沓,荡气回肠!不得不叹服景老师的设计的高屋建瓴与实践的脚踏实地!


        回顾我们的日常教学,是不是对学生的能力定位太低了些?一节课,我们给孩子了什么?20或者28个字的诗歌,二三百字的课文,别的呢?误尽天下苍生固然太过严厉,但40分钟内的呈现、交互,尤其是提升是不是太少了?对教材我们尚未领回透彻,别人已经做到了课程,这个差距,我们得看到。看到就要改变,增加自己的学养必须放在首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博览群书,在无穷的宝藏中挖掘自己所需要的宝贝,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慢慢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唯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诗和远方!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到了不能不动的地步了!课程建构,将是未来教师专业与否的指标了。已经在路上,只能更精彩!离开路上的繁琐平淡,追求日积月累的幸福体验!


                                           (李利娟校长)



                      语文课上的“梅花之旅”
             ——听彭娟老师《卜算子.咏梅》课有感
                           二实小     史艳辉


        今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第二小学彭娟老师的《卜算子.咏梅》。整堂课彭老师带领孩子们以“梅诗”为题材,开启了赏梅、品梅、研梅、寻梅的愉悦的学习之旅。


        彭老师《卜算子.咏梅》的第一个教学活动是——赏梅。即:美图赏梅观其形。教学开篇彭老师以南京的梅花山趣味引入,让孩子们欣赏梅花山图片,通过直观的赏梅,感受梅花的形象和品格,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梅花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 品梅。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之时,彭老师顺势引领孩子们开启了品梅之旅。即吟诗品梅悟其味。彭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吟诵、齐诵、独诵等多样的诵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品中悟情,品味梅花不畏严寒与坚强不屈的精神,体会做人要如梅花一般高洁的人格,从而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学到了梅花精神。


        第三个活动是——研梅。即:对比研梅品其情。在品梅的过程中学生在读中悟情,悟中促读,不管是读书还是理解能力都呈螺旋式上升。此时,彭老师又拓展了一首毛泽东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同时她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孩子们通过对比,进行深入地研读,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碰撞中达成共识:他们感悟到两首词虽然都是咏梅,但因为作者的经历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陆游要表达的情绪是悲伤的,而毛泽东的情绪是喜悦的。整个教学水到渠成!


        第四个活动是——寻梅。即:踏雪寻梅追其踪。伴着悠扬动听的古韵——《梅花三弄》,彭老师和北小的娃娃们最后开启了愉快的寻梅之旅。聆听熟悉的——《红梅赞》,孩子们的心灵为之一振;欣赏各种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中的梅花,孩子们被古人的智慧和才能所折服;孩子们在文学中的梅花林中徜徉……寻梅之旅,孩子们陶醉其中,品味梅花文化的深远意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彭娟老师的整堂课可谓是创新高效,独具风格。“赏梅、品梅、研梅、寻梅”阅读线索环环相扣,师生互动相映成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熏陶和洗礼。同时在文本阅读中渗透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素养,“借物抒怀”的教育目标在她的课堂上落地生根!



                       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听《大的故事》有感
                                 北二分


        抬头看天空,日月光芒耀眼,
        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美丽,
        天地之间,是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大”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根基。现场聆听特级教师景红春的自创课程《大的故事》,这是一节充满生命状态,充满智慧的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不禁让听者深深佩服,也使古代经典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开课伊始,老师用二年级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人物入手,让学生来猜一猜他们的名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大、大黄鸭……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大”字。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写“大”字的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口头猜一猜,肢体语言做一做,拿起彩笔画一画,一个简单的“大”字讲解的非常透彻。接着,景老师学生带着理解走进《说文解字》中“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晦涩的古文,在一遍又一遍的润物细无声诵读中,二年级的孩子们将“大”的含义了然于心。课堂教学设计更巧在于,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诵读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和孔子的《论语·泰伯》节选片段,一圈选文中相同的字,二圈选文中的两个皇帝名,三圈选文中的两座山名。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了解到“大”在古文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哉!”“巍巍乎!” 此时课堂上达到教学高潮,一双双急于发言的小手林立,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紫峰大厦入手,让学生进行句型练习“巍巍哉!——!”不少学生能活学活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听课现场掌声不断。整节课老师围绕“诗之声-文之韵-人之情”巧妙设计,深入浅出,一个“大”字深深走进了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里。


        两天的听课收获满满,要为每一位讲课的老师炉火纯青的课堂表现大大的点赞,更为北京东路小学的每一位孩子的精彩喝彩。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语文最重要的是什么?语文课我们教什么?我们也会循着专家的脚步,遵循自然规律,把握12岁以前孩子们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心翼翼的呵护这些幼苗。


 

文章来源:中小学频道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