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发布时间:2018-10-08 09:21:23 | 来源:中小学频道 | 作者:曾瑞鑫 | 责任编辑:

书名: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8088-8

作者:苏忱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科研活动的步骤和环节,结合具体教育科研活动案例,从搜寻资料、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总结经验、开展教育调查、进行教育实验、开展质性研究、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结题、教育科研成果展现、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为一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观念上、方法上和技术上的指导。


【作者简介】

苏忱

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高校督导专员

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文科处长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目录】

第一讲 教师需要做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什么      

  二、教育科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案例分享 问题化学习的14年探索

第二讲 教育科研如何避免同质化

  一、教育科研中的“鸡鸭同讲”现象

  二、如何避免教育科研中的同质化

  案例分享 我的研究故事

第三讲 学会搜寻资料

  一、掌握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作用

  二、搜寻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要点

  三、如何搜寻课题情报信息资料

  案例分享 如何做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检索与综述

——以“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研究”课题为例

第四讲 选择研究课题

  一、什么是课题

  二、课题的来源

  三、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分享 众里寻他千百度

——记“三年级随堂练笔600秒的设计与实践研究”选题的诞生

第五讲 设计课题方案

  一、起一个好的题目

  二、确定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明确研究目标

  案例分享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教学改进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第六讲 如何让教育经验总结更科学,更有影响力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作用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和步骤

  案例分享 我们在总结中收获经验

第七讲 如何开展教育调查

  一、教育调查的一般特点

  二、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

  三、教育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八讲 如何做教育实验

  一、教育实验的一般特点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三、实施教育实验的几个关键问题

  案例分享 “视觉支架式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的实验报告

第九讲 用行动研究弥补研究与应用间的脱节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案例分享 小学英语课程中运用项目学习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

第十讲 如何撰写科研报告

  一、科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二、撰写科研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分享 上海市徐汇区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第十一讲 如何结题

  一、结题工作的意义

  二、结题工作的一般做法

  三、结题工作中三类对象的工作内容

  案例分享 现场结题助力成果提炼

第十二讲 如何更好地展现教育科研成果

  一、不同类别的研究,成果呈现不尽相同

  二、教学成果奖的设置给一线教师带来困惑

  三、重点注意相关内容的表述

  案例分享 “‘蓬莱小镇’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果提炼

第十三讲 如何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一、教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价值

  二、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应注意的问题与环节

  案例分享 如何在一个地区实施成果推广

附录

  教育科学研究如何走出高原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启示

再论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

——兼论中小学教师科研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要做真科研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建设市级教育科研基地的思考与实践

后记


【精彩书摘】

办好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识。然而,对于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一线的校长、园长和教师是否有必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否有能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变革教育实践等一系列问题,人们的看法与做法并不一致,这使得教育科研在1949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少数高等院校和部分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利,成为象牙塔内的一门学问,从而把广大一线教师排斥在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科研活动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上海普通教育系统市、区两级的专职研究队伍、教科研管理人员约500人(含教研室、科研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或参与国家、市、区三级重点课题研究的教师已超过2万人。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教师徘徊在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教师要不要做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难不难,教师做科研行不行,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一、教育科研是什么

教育科研是什么?作个最通俗简单的解释,教育科研是帮助人们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育与人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用下面三句话,大概能讲清楚教育科研的内涵。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带来无数功效,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探索教育规律,依循教育规律办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一种科学活动,与其他科学活动一样,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支撑。当然,教师的科研活动与他们的实践紧密相连,也有一些常用的甚至特有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并不像少数人想的那样,就是出书、写文章,而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个从思考问题直至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文章、书籍是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但不是所有的教育科研活动成果只有文字传递这一种表达方式,一线教师的研究更需要用贴近实践的方式表达,使成果有生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繁忙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以顽强的毅力从事研究,探索规律,坚持写教育日记,先后对3700名学生做个案记录,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工作及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历程,更提供了教师研究的一种范例。

二、教育科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育科研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育科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教育科学

毋庸讳言,任何一个领域或学科都期望通过研究活动推动本领域的新发展,站上新的制高点。围绕教育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当然也承担着理论创新的使命。

2.变革教育实践

大量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课题是教育科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一线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面临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师需要去解答和回应,教育科研会使教师产生积极变革教育实践的内在需求。

譬如,如何根据儿童成长规律科学地培养人才,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真正科学的意义上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与培养,培育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个性品质,保持身心健康?如何管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如何建设和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诸如此类的教育问题,常研常新,永远有研究的空间。

更有许多带有时代特征的困惑与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开放与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信仰的建立与道德养成;独生子女时代儿童独立性与同伴合作、社会融合,等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需要我们找到对策,去破解。

广大一线教师最了解教育对象,熟悉教育教学方法,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处于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位置,他们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对教育科学的发展还是对教育实践的推动,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育科研成果一旦形成,还需要得到教育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只有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教育科研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工作加以运用,才能真正检验成果和推广运用成果。通过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育人能力,促进和变革教育实践,这既是教师研究的价值,也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3.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的微观研究、成熟的经验和可靠的结论,除了可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还会产生累积效应和放大效应,影响到教育决策,还能走出校园,引领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的发展。

4.改善“工作母机”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加速专业化成长步伐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来说,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变成一门既科学又生动的学问?”皮亚杰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单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精力全部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事务,而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总结自身与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样的教师最终将成为“机械的知识传递者”。英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更是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思想。这一思想正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因为教师在关注问题、关注对象,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积累事实、积累数据,学会分析、学会归纳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素养,跨进了研究者的行列。

事实也是如此,上海市乃至全国许多杰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均出自一线教师团队,譬如“青浦数学教改实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语文情景教学法”等,不胜枚举,这些研究的领头人也都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当然,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还需要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历练。教育科研的这些方法与技术在后续各讲将有详细阐述。下面介绍一个坚持14年,目前仍在进行中的教育科研范例——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

由上海市宝山区一名普通年轻教师王天蓉主持的“问题化学习研究”,从最初由一个人独立承担“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青年课题发端,到基于学校的实践和区域整体推进,历时14年,研究团队从5人、10人到100人……不断壮大。在他们的团队中,有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语文、数学、科学、综合等不同课程领域的教师,这是一个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师自发的研究群体。其研究内容向不同学科拓展,探索各种课堂形态,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目前已形成7个“问题化学习”实验基地、30多个参与学校,组建了8个学科团队,拥有200多位种子教师,累积了1000多个研究课例,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究竟为何出发?什么样的研究能够激发基层教师最真诚的投入?一个课题究竟要做多久?王天蓉老师说:“一定是基于真实的问题,然后才会有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变化与教师自我的成长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研究冲动。围绕‘问题化学习’的教育追求其实很朴素,就是要实现孩子们自由而智慧地学习。14年来,我们一直追随内心的这份热情,这既是对学习本质性的思考,也是对学生主体回归的生命关照。尽管我们是普通老师,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让自己走向卓越。虽然研究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但当你感觉到你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变化,你就会坚守,让自己逐步站到高墙上。”




文章来源:中小学频道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