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闵行区教育局“童心爱国情 劳动我最美”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19-02-21 15:45:29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小学教育频道 | 责任编辑:

劳动创造美、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年喜迎建国70周年之际,2月20日上午,由闵行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小学育人环境建设与管理研究实训基地、浦江第一小学承办,中福会少年宫浦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协办的以“童心爱国情 劳动我最美”为主题的闵行区2019喜迎建国70周年“开学第一课”在浦江第一小学举行。

 闵行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朱雪平、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乔慧芳、浦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红、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一科科长谢凯丽、浦锦街道服务办主任娄妤、浦锦街道学区办主任张国民、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秘书长何康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师生们演绎了“中外植物喜迎宾、劳动创造生活美、家务劳动争着干”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

‍‍‍‍

在主题展示板块,师生、家长、校友则以《劳动教育创造孩子的新世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为主轴,分别从学校整体架构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由老师团队、学生代表、校友和家长代表,通过“劳动达人:绿色宝贝爱环保(舞蹈),劳动穿越:美丽家园齐创建(皮影),劳动创客:自动植物灌溉机(微报告),劳动收获:劳动助力新成长(家长感悟)、劳动之歌:劳动最光荣新曲(歌表演),劳模风采:身边的上海劳模(校友寄语),劳动号召:争做劳动小能手(职业体验和小结)”等七大板块展现了浦江一小在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果,回顾了寒假期间学生的“劳动作业”,汇报了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劳动等方面的收获和感想,并对新一年继续深化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要求和号召。

 

2018年闵行区教育局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特点,聚焦“劳动美”以“家务劳动一起做”“校园劳动岗位体验”“生活自理我能行”“社区生活齐参与”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培养良好劳动习惯,提升志愿服务精神,同时留下了很多生动鲜活的“劳动小能手”养成故事。

浦江一小历时近20年,积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美德好少年”,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道德实践活动,整体架构学校各类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劳动技术》课程、2002年自主开发的小学生《劳动》系列校本课程的基础上,2018年起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从“校内劳动(我爱学习、小小岗位、DIY创作、STEM创客、美化教室、美化校园)、家务劳动(整理系列、美食系列、日常技能、中外小点、理财系列、工具使用)、社会劳动(小志愿者、岗位模拟、植物养护、美丽家园)”三大方面16个系列进行小学生《劳动》校本课程的深入研发和实践。

同时结合学科教学、校本8大类106门网上自主选课课程、雏鹰争章、各类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浦江第一小学创始人后代,1953届校友秦大固爷爷,1968年北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上海无线电十七厂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父子两代都是上海市劳模,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给大家介绍了他的奋斗历程,给同学们提出很多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不光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更需要的创造性劳动。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习惯,认真学习,手脑并用,多动小脑子,多出小主意。长大成为有卓越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实现强国梦做奉献。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给孩子们寄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种下新学期的愿望,能够集齐健康福、勤劳福、友爱福、感恩福、爱国敬业福“五福”。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的祖国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的祖辈,是我们的父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的祖国能够屹立在东方,新的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过去是我们的长辈为我们的今天创造了一切。今天起,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以自己勤勉、以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追求、以自己的志向,为未来能够推动我们祖国的发展做好一切的准备。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如何使之“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浦江第一小学在课程的整体架构中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努力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使生活更美好’的道理,并在各种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