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朝阳区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成立

发布时间:2019-03-20 15:49:56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月20日,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举行挂牌仪式暨工作站首次活动。

在春暖花开,春意满怀的日子里,北京朝阳区首期特级教师工作站相继挂牌成立。今天,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的成员们济济一堂,在工作站驻站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举行活动。

为落实北京市朝阳教工委朝阳教委《2016-2020朝阳区“双名工程”实施意见》(“双名”即名长名师),更好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助力朝阳区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培养和学生健康成长,朝阳区教委决定建立首期特级教师工作站。建立特级教师工作站是朝阳区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双名工程”的重点项目,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建立特级教师工作站,就是要最大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学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培养更多优秀教育人才。区教委在“百名特级教师进校园”的特级教师团队里,遴选出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身体健康、愿意奉献的退休特级教师15名,成立每个学区一个的首期特级教师工作站。工作站核心成员由区骨干、市骨干中选拔。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是中学语文学科,属于幸福村学区,驻站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学校为工作站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期建立的还有数学、政治、物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特级教师工作站。

站长崔秀琴,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民网特邀高考试卷点评专家,北京朝阳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崔秀琴工作室主持人,北京朝阳区首期特级教师工作站--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站长,“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全国青少年作文写作大赛专家评审、命题人。首都文化志愿者,国家图书馆少儿馆“故事奶奶”,首都图书馆少儿馆绘本故事讲述人。

在今天的活动中,站长崔秀琴老师首先宣讲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中的重要精神,强调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工作站成员统一思想,认准方向。然后崔老师宣读了本工作站的三年工作规划,公布了工作站首年工作进程。

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工作期限三年。工作目标:把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作站将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抓住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起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年三个阶段,一步一个台阶。

2019年重点实践初高中古代诗歌课堂教学,以诵读为抓手,在课堂上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重点实践初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以诵读与文言实词词义推测为抓手,在课堂上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1年优化初高中古代诗文课堂教学,重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初高中教材古代诗文为抓手,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上。

站长崔秀琴老师还宣读了本工作站站约:

爱国守法

诚实言行

钟情语文

敬业爱生

相亲相爱

成果互通

精研业务

淡泊功名

终身学习

探索不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三个三百六十日,持之以恒,必定久久功成。期待三年之后,工作站的青年教师在理念上业务上都有明显进步;中学古诗文课堂教学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上收到良好效果,其课堂实践活动在学员学校、在幸福村学区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工作站活动在朝阳区产生积极效应,工作站在全市、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工作站全体成员,要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尽力而为、勉力前行。用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实际行动为朝阳教育作出贡献,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蓝图增光添彩。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刘小强副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代表学校表示,热烈欢迎崔秀琴特级教师工作站在学校建站,相信工作站一定会给朝阳区教育给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动力和满满正能量。

刘副校长说,崔老师站位高、有情怀、有理想,对成员要求严格,发言让人倍受鼓舞。

他希望工作站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希望成员利用好政府搭建的平台,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互相学习,彼此激发,艰苦奋斗,在幸福学区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

仪式全程由学校闫主任动情主持。

活动在集体合影后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