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19-04-17 14:26:37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我去过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学习参访,发现办得好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北京中关村小学刘可钦校长以“人”字作为目标的“大家”教育,主张大家共同建设“人”字雁群教师梯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一直推崇“成志育人”办学理念。河南濮阳市实验小学的李慧君校长研究“适度教育”,许昌市实验小学的杜伟强校长则主张“适合教育“,提倡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于是校长们的问题就来了,是不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校长都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呢?

全国这么多的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一个理念,会有多少实质上的区别?教育的目标难道不是一致指向学生的吗?教育部课程标准不是明确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吗?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到底有多少不同,多少相同呢?既然那么多好学校好校长已经有了成功的办学研究成果,其他学校能拿来学习实践吗……

2013年1月份,作为一位新上任的校长,我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校长生涯。那时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跟随总书记伟大“中国梦”的诞生,我也揣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渴望学校成为憧憬的样子,明亮而有生机,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快乐,让六年发生的故事,成为孩子和家长的美好记忆。梦想如何实现?通过什么去实现?怎样让一个梦想成为团队的梦想?而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梦?时值一个寒假刚刚开始,恰留有一个假期的时间去思考。

当遇到模糊和疑问时,我习惯从中走出来,回到事情的根源上去追问。把一个问题分成一系列问题来思考,什么是办学理念?为什么要提出办学理念?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功能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的回答,看看我们的思考是否会获得些什么。

第一、什么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简单而深入人心的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而它的内涵却又丰富到足以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理念,换言之是为了在不同的学校更好的落实教育理念,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所以办学理念应该包括办学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教育思想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一起,成为学校的文化标识。

办学理念从哪里来?

我发现,有的从学校环境和地域中来。重庆谢家湾小学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小梅花”课程,五朵花瓣的小梅花成为了学校的文化符号,而基于课程所实现的育人目标“六年影响一生”则成为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

有的从学校的文化历史中来。诞生于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清华附小,原来曾叫成志小学,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成志育人”理念下,“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根植于小学生心目中。

有的从人的教育主张中产生。1905年建校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就是源自原副校长霍懋征的主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通过“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的实践,通过“以爱育爱”,“以学论教”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理念的产生各有各的方式,都来自于学校办学历程中的历史和人演绎的故事。弄清什么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产生和意义,才能够回到现实情境,思考办学理念对于学校、教师、孩子的意义。

第二、为什么要提出办学理念?

为了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共同发展愿景,从而达到共同目标认同,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自觉。办学理念要回答学校全部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三段论问题的答案寻找,能够解决学校的终极问题,也就是学校是什么。

首先要深入思考的就是办学现状,弄清楚在哪里,再弄清楚要去到哪里,现实是此岸,目标是彼岸,理念的提出是引领帮助学校怎么从现实到达目标彼岸的重要设计。

从1954到2013年,洛阳市实验小学经历了将近60年,从一个校区和三个校区的规模扩大,依靠的是全体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代又一代洛阳实验小学人走出来的发展道路,是一任又一任校长带领队伍摸索出来的办学之路。“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的理念历经了研究与实践,从课堂教学到少先队活动,都十分注重孩子的体验,注重孩子主体参与。学校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办学文化,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办学声誉,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优势与良好的传统,值得的发扬和传承。

原就职与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现在教育部质量检测中心工作的陈锁明院长说,“办学理念就是对学校办学的规划与设计,办学理念不仅是引领教师和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是让校长的工作变得更清晰,更有逻辑和条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所有的办学内容装进一个完整的体系里,让办学行为之间的逻辑联系变得更为清晰,也更加完善。就像把一颗一颗美丽的珍珠串成一串项链,要有线条,有支撑,有框架,本身就是顶层设计下的规划与实施。

第三、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校长办学的六个方面,“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规范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句话,六十条,把校长要干的十二件事清清楚楚的罗列下来,先后重要性也一目了然。

在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基于原有的学校文化和历史,生长出新的学校文化内涵。既要对原有历史文化符号的明确,又要在此基础上的规范,既要把办学传统传承下来,又要在此基础上创新。这样的规范和创新不能是对历史的否定,而是明确的肯定认同,这样的规范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让洛阳市实验小学“体验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落地开花。

如果工作的学校不是横空出世的一所新学校,理念一定是对原有办学理念的遵循和继承,是对办学历史文化的整合和梳理,是对学校原有工作的规范与创新。

这里的创新,不是和“旧”相对应的“新”,而是把相同的理念在不同的工作中实践就是“创新”,也可以把别的学校很好的做法和研究,拿到洛阳市实验小学来实践,让研究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的创新,主要是实践的创新,因为教师的研究往往是行动的研究。

《新教育》开篇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被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追问:怎么落实好办学理念?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规划和设计,是办学理念的第一阶段,作为目标用于引领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而接下来第二阶段,对于办学理念的实践和创新,才是校长要重点关注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实践理念,把理念落实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以此唤醒教师的对理念的认同感,才是办学理念真正的扎根,只有理念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口头上的,而是反应在教师的行动里的,达到越来越多的对于理念的思考,哪怕是质疑的评价,才能够让理念成为走进校门就能够感受到的弥漫在空气里的味道,而不是牵强的文字张贴和悬挂。

在办学理念的实践中,第三阶段就是反思与评价。校长和教师反思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各项工作诊断反馈和问题调查总结,懂得用数据统计和现状描述来分析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的落实理念。这样的过程,是教师行动跟进,内心体验,自我改进的过程,这样的自我发现和调整也是寻找更好的自己的过程,更是自下而上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

办学理念不需要与众不同,不需要标新立异,需要切合学校实际,基于历史文化,懂得继承和发扬。顺势而为,才是对文化的最高级尊重,也是对全体教师付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专业的尊重。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