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院召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农场劳动课程实践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9-05-27 14:48:51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2019年5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位于北京延庆区的玉泉农场校区举办了海淀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农场劳动课程实践研究会”。会议由海淀区教科院张纪元老师主持,海淀区教科院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多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共同参加了会议,就新时代农场劳动课程的研究、开展、推广和深化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与卓有成效的探讨。这场“接地气”的实践研究会旨在践行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少年儿童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海淀区各校在农场劳动课程方面的学习交流,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劳动让儿童重新发现自我

新的时代呈现出新的教育形势,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长期坚持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玉泉小学在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中,建构了以“真实学习场景”为依托的“农场课程”。

玉泉农场课程以“博物学”为横向维度,以一年的节气为纵向维度,跨越“四季”,构建起课程时空坐标系和仓储式劳动实践课程群。

高峰校长认为,纵观我国教育改革路径会发现,教育的导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80年代单一为分数论转向了2018年提出的“立德树人”,凸显了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劳动教育的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言,是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目前,玉泉农场劳动教育矩阵实现了三大融合:一是将课堂学科知识与农场实践活动相联结;二是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联结;三是将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联结,通过对知与行的统一,自己与他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物的统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建构起儿童化、结构化、序列化、游戏化和立体化的农场劳动课程体系,将劳动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我们用PBL报告的方式,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最终用高阶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从上午大家看到的爬树求生一课来说,我们看到爬树既是体力活动,也是心理历练,好多孩子害怕、胆怯,想放弃。在玉泉农场里,我们保护、鼓励孩子爬上去,他战胜了困难,意志力得到了强化,从这个过程中淬炼出一种优质的品格,也许会引导他的人生向更强壮的方向成长。

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无疑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的核心。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指出,这一时代的劳动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劳动本身就是一项项技能的精深掌握,所以劳动教育先要从“技能”培育。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意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就没有落脚点,那就是纸上谈兵。

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位,吴院长认同高峰校长将劳动教育发展为综合性教育的理念。与个性化色彩鲜明的学科教育相比,劳动教育是种更加综合的教育形式,它融合和汇聚了德智体美劳,是“五育并举”的教育形式。在玉泉农场里有体力劳动、有社会协作,还有游戏化的模块,仅“做豆腐”一项就包含了化学、数学、物理、经济学等多学科内容。农耕实践、包饺子、爬树求生这一个个专项主题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孩子们得到身心的体验与收获。

同时,劳动教育是社会活动,离不开人际交往。一个班的孩子用一周时间朝夕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慢慢发酵升华,劳动教育让儿童有机会从校园化抵达社会化这个过程。

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认识、新表达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玉泉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提并论,作为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表示,劳动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将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教学做合一”,培育身心健全的人,也就是玉泉小学一直倡导的“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儿童接受劳动教育后,慢慢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和力量,也从中提升自我价值。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李群研究员认为,今天重提中小学劳动教育非常必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引下,我们努力耕耘“全课程,育全人”这样一种教育思想。这需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劳动教育赋予的深刻内涵和蕴藏的独特方法并善于从国外先进的劳动教育中得到启示,总结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开启劳动教育在学校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宝生谈到了一种现象,曾经有个研究生考研是因为不想工作,只想靠退休的父母啃老。退休是父母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他不理解劳动创造的价值。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到这个年龄阶段还不懂“不劳不得”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在小学就完成这种教育,玉泉农场就在践行这种理念,让孩子从劳动层面知道怎么尊重劳动,尊重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才是创造的源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为玉泉农场课程和劳动教育体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边实践边改进,梳理三年来在活动当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出典型案例。二是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完善农场课程的内涵、特征等。特别要探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新要求,研究结合实践,实现知行合一。三是边实践边完善,进一步优化课程架构,规范表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身上就有多少芳香

在新的时代召唤下,加强劳动教育与生活主题、与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将生活技能整合到劳动教育中,改变劳动教育模式,发挥技能在劳动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念,在玉泉农场被充分实践。

玉泉小学以现代农场教育擘画新时代劳动教育蓝图,对于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孩子脚踩在希望的田野中,身上才有了泥土的芳香。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勤劳双手。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