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宅里宅外行且思(完)

发布时间:2020-03-06 10:23:08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张贵栓 | 责任编辑:

编者按: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无数“逆行者”勇往直前,奔赴战“疫”一线;作为教育工作者,响应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宅在家里同样要做好教学工作。下文是河南省林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张贵栓老师记述了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所思所想,本网陆续发布了三期,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也带给他们些许启示。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张贵栓老师最后的三篇文章,祈盼疫情早日过去,共迎春暖花开。



宅里宅外行且思(十三)

“停课不停学”具有多重意义,学生不停学,教师不停学,家长能停学?这里不是说家长的自主学习,而是指指导孩子的学。殊不知,有些地方,寒假期间,部编版教材还没有发放到学生手中,怎么办?我想分享交流有关类阅读的一个阅读理念,与家长、孩子共勉。

拓宽阅读空间,用好搜索引擎。现在是智能时代,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具有分门别类的功能,只要百度一下,或是搜索一下,同类的阅读内容就会显示出来。比如:输入“冰心散文”,百度一下,你会看到所有的文章。电子版的,不用打印,直接阅读。这叫智能类阅读。

类阅读就是建构同类文章体系,实施策略阅读的一种阅读模式。

先给老师、家长谈谈阅读的相关理念和性质,以便形成正确的、有效的阅读观。

首先,阅读是有开放性的。阅读无界限不仅是指阅读的专题,还有阅读的空间。我们知道,在学校,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就是一个类别的文章。因此,教材本身就体现了阅读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阅读专题的开放,包括全学科的阅读,更包括类阅读中的其他阅读类别,如历史类的、哲学类的、文学类的。教师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掌握较多知识,教学生时都会用到的。阅读的开放性,这些归类的书不仅教师要读,而且学生也要读。

智能阅读是类阅读的关键。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百度一下,手机马上就能够按类显示文章。比如:工具类的书籍就有语言类、写作类等,其他书籍类较少。学生阅读,主要是运用老师指导的围绕专题阅读的方法。搜索内容也是一个开放的读书场所。

其次,阅读是有基础性的。2011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称“语用”。

大家都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到来了”,这句话一听很厉害,但是,仔细想一想,语文怎么称之为“王”呢?是独立的吗?再想一想,不对的。好多人在各种场合讲到语文为“王”的时代时,都在列举读书“量”的观点,说是大量阅读就是语文为“王”,这在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但是,我觉得“文霸”不能为王,“文用”才是“王”的基础,这样强调了语文的基础“工具性”。

谈到“语用 ”并不能只谈语文学科的“语用”,要谈全学科的“语用”。“全学科阅读”就是强调语文在其它学科中的基础作用。我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离语文为王的时代到底还有多远?》语文课堂上学“左右”、“顺序”、“大小”,可是到了数学课上,学生分不清“左右”、“顺序”和“大小”;语文课堂上,学生学“高低”、“前后”,体育课上学生却不会把队列站整齐,不分“前后”和“高低”;语文课上,学生读古诗词按“节奏”读,到了音乐课上,学生却不知道按节拍读歌词。

类阅读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融会贯通其他学科,落实“语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真正体现全学科中语文的重要性,这才是“王”的基础,语文起到统领的作用,才能称之为“王”。

建议学生宅家阅读需要抓实效,可摘抄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智能阅读还可以上网搜索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进行全学科阅读。

其三,阅读是有统整性的。语文的基本功能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渗透出来的,工具性是通过人文性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了类阅读的统整性。

统整性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决定于形式。类阅读是在围绕主题阅读之时,就可以把两者统一到一个专题上来,不必特殊地分为两个主题。

其四,阅读是有系列性的。类阅读是围绕专题组织学生阅读的。每一个专题可以链接阅读同主题的群文,这是围绕专题的阅读。每一篇文章还可以按照“语用”来分类。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这样,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把自主阅读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阅读类点,可以再以本类点为单位,去整合其它文章中的语用点,然后采用串珠式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现在,提倡大量阅读,触摸手机,面对电脑,对信息种类繁多的书目内容,智能类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策略。

 


宅里宅外行且思(十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你一份获得感,我留十份幸福感。

宅里宅外,有人宅成了作家,让战疫成为不能忘却的历史;有人宅成了诗人,创作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有人宅成了朗诵者,赞诵那些最可爱的人;有人宅成了书法家,练就抗疫必胜的作品;有人宅成了厨师,把面团做成了N95口罩;有人宅成了导演,拍摄出一部部家庭电视剧;有人宅成了演员,演出一场场课本剧;有人宅成了教练,居家跳起健美体操……

宅里宅外的我,且行且思,分享交流,共同成长,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宅在青海西宁的王志军互致问候,山东平原的王静交流“四型三读”,广东深圳的刘宪华探讨全民阅读,东北辽宁的马义刚直接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山西壶关的李怀玉每次认真点评,陕西榆林的郭有凯交流收获,河南安阳的程向军校长夸奖“德高望重,笔耕不辍”。河南安阳的杨伏全分享重要信息,河南驻马店的孙校长说有了方向,北京的刘海清也在不停指教,退休教师丁兰英你发我点……

微信传书,电信传音,心连心,隔山隔水不隔学。许许多多陌生的、熟悉的、点赞的朋友们,你、我、他把世界变成了爱的村庄。众志成城,架起了一座座通往不停学的信息桥梁,搭起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学习之路。

宅里宅外,明事理,知轻重,行且思。交流,交心,交友,乐此不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众志成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奋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1阻击战!

 

宅里宅外行且思(十五)

2019年秋季,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二、三年级新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为了让孩子们提前了解新教材内容,在还没有使用教材之前,先把教材中课文的题目作大串联,实现纲举目张。2020年春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新教材在全国开始使用,如果有的孩子还没有拿到教材,那就再次课文大串联吧。

2019年岁末,人们刚刚喝过《腊八粥》,准备迎接2020年《北京的春节》,许多人从湖北、武汉启程,路过《祖父的园子》,《匆匆》赶往《乡下人家》,杀《母鸡》,宰《白鹅》,玩儿花《猫》。不料!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暴发,似乎来一场《“诺曼底”号遇难记》。

疫情来临的《那个星期天》,掐着《手指》一算,2003年的非典应该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吧,不!决不能成为简单的记忆。这次病毒特别诡异,它不是一般《表里的生物》,是要人传人的。要彻底消灭病毒,注定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人民战!

我们大中国,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行动。中国人,与时间赛跑,向时间夺命。驰援!驰援!再驰援!

危难之时,《小英雄雨来》们,转战成为防控疫情的志愿者,战斗在抗疫一线,成为《我们家的男子汉》。你看,《杨氏之子》,《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海的女儿》们,穿上《芦花鞋》,《送元二使安西》,去《芙蓉楼送辛渐》。

《黄继光》!那是英雄的名字!《军神》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像《飞向蓝天的恐龙》,打虎直奔《景阳冈》。军神们《从军行》,日夜兼程,驰援湖北,驰援武汉,《为人民服务》。他们深知:非常时期,哪能《草船借箭 》?要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各医疗科研单位纷纷亮出《宝葫芦的秘密》。

关键时刻,中国速度,中国技术。霎时间,“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挺身而出。

面对疫情大考,这些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题,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国!科学施策,科研攻关,分析病毒,研制疫苗,判断拐点。七天……十四天……果然,《猴王出世》了!真是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亿万人民响应号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我们宅在家里,《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白天看《藏戏》,晚上看《繁星》,窗外潺潺《三月桃花水》。《迢迢牵牛星》必须《十五夜望月》。因为《月是故乡明》 啊!

关键时期,听从安排。宅在家里,我们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再看看《骑鹅旅行记》,还可以看《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一学《跳水》,掌握《威尼斯的小艇》的驾驶技术, 感受《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解读《 金字塔》文明的秘密,那不就是《童年的发现 》吗?

宅里宅外,有人宅成了诗人,像王昌龄一样,写下一首首《塞下曲》,还有《马诗》;有人宅成了作家,写出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有人宅成了画家,读着《石灰吟》《竹石》,想起诗中有画,画出了《梅花魂》;有人宅成了导演,创作出一幕幕宅里宅外的连续剧;有人宅成了演员,全家一起自编自演课本剧;有人宅成了厨师,用面粉炸出了N95口罩。现在看来,大家宅里宅外行且思,停课不停学。宅家不停学,生活更丰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作不停学。老师,家长都会觉得,虽然宅在家里,可是并没有烦恼,不会烦躁,《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战“疫”期间,宅里就是做贡献。戴口罩,打开《天窗》通风,勤洗手。只要还有《两茎灯草》,就一定不要去麻烦战“疫”一线的英雄们。

在拐点还未到来之前,你、我、他不要再作《两小儿辩日》。切记,宅里宅外,静等花开,《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处都是《四时田园杂兴》。那时,我们一起看《海上日出》,走进那座《巨人的花园》,共同实现《千年梦圆在今朝》!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