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高洁:“如何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03-23 16:04:05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高洁 | 责任编辑:

高洁,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价值教育、道德教育与教师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育哲学方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访问学者。


目前,家庭教育的实践现状足够“热闹”。我们经常能看到媒体对于家庭教育的吸睛描述,比如“中年老母”、“海淀妈妈”、“疯狂鸡娃”、“密集式育儿”等,我们也能看到有关家校关系紧张的报道,比如教师批评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家长责备老师惩罚自己孩子惩罚得太严厉了等等。“面对这些行为,有人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职责相互倒置了,本应教师负责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抛给了家长,而家长负责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与品德的任务留给了学校。”相比实践现状的“热闹”,大家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却略显“冷清”。教育困境与育儿焦虑使家庭教育尚处于一种经验化的盲目状态,如此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有时也略显尴尬。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一、家庭与学校的产生及其功能

在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家庭与学校是怎样出现的以及各自承载了哪些功能。

(一)家庭的产生及功能

自人类产生以来,生存需求便使人类拥有对抗外在压力、合作、寻求安全感以及相互支持的原动力。这些需求使人们拥有结成群体的倾向,这个时候,社会群体便形成了,而家庭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也是最典型的社会群体形式。家庭建立在婚姻与生育的基础上,以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为纽带。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它是充满情感的场所,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它能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一般来说,家庭功能包括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以及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但家庭所承载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迁。

中国人一向重视教育,当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后,知识和智力便成为资本的象征,外加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增加了抚养子女的时间,父母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为数不多的子女身上。这就使得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比以前高了,他们会将大量精力和经济资源投注到孩子身上,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增强,家庭成为了第二课堂,家庭教育也逐渐带有功利的色彩。

(二)学校的产生及其功能

其实教育自人类产生以来便存在,但学校教育是之后才产生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首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逐渐增加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一些人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最后,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人类文明得以传递。因此,学校作为独立的、专门的教育机构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其职能专门、组织严密、作用全面、内容系统、手段有效以及形式稳定。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生产力提升、知识专门化的产物,那其实家庭教育成为一个专门的问题也是受到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的,也是随着知识专门化的社会分工而来的。传统的家庭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生活就是教育,成长就是教育。只有在工业社会中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细化,家庭教育也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知识。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关系不同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自然关系。家长与孩子以血缘为纽带,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建立了这种关系;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是社会关系。教师教育学生是教育行政部门交给教师的社会工作。因为孩子与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同,自然就会根据不同的态度参与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地位是一样的。家庭教育并非隶属于学校教育,也不是学校教育的辅助。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与目的不同

由于家庭教育以血缘为基础,教育的渗透性强,影响深远、持久,所以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会围绕使孩子拥有身体和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个人生活目标与人生志趣等展开。在教育目的上,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社会理解与适应能力的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人”,重视“育”的过程。它的终极目的是使孩子获得幸福。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乃智识的培养、知识技能的传递、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质发展这几方面的统筹兼顾。

这里我们想多说两句的是,其实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和学校教育是一样的,都是对世界的认识、对思维的升级、对生活的敞开与对生命的体悟。但相较学校而言,父母与其说是教育孩子,更应该说是在生活中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体验世界。只是体验的内容和学校不同,但体验的态度与学校教育是相同且相互影响的。理想的父母会抱持一种,我所能给予孩子的是一扇门——一扇通向生命世界的最直接的大门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属于我和孩子共同的人生场景,也能够分辨我们不同的人生场景,因为我清楚我们会成为两个全然不同的生命个体,但我们各自的成长会因拥有彼此而更加美好。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场所不同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教育的场所更加开放。家长不但可以在家中进行教育,在社会其他场所中,也可以进行家庭教育。旅行过程中,可以进行公民教育(不丢垃圾、尊重各地风俗);去亲戚朋友家拜访,可以进行礼仪教育;去庙会游玩,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而学校教育的场所则基本集中在学校,并且大多数通过班级授课制展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同启发我们,不应挪用一般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经验,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环境自身的独特优势与负面挑战。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者水平不同

学校的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其工作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生活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教育上。他们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工作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是兼职的、非专业的,一方面他们没有接触过教育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教育活动大多源于天性、经验和直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受到家长个体认知水平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无法统一。当家长的精力无法完全放在家庭教育上,又缺乏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后,便出现了“家庭教育学校化”的问题,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或课外辅导的帮助。

那么,家庭教育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专业性和教师的专业性不一样,家长不需要懂得高深的学科知识的教与学,教育效果的好坏也和家长的学历、家庭经济水平等没有直接关系。但家长需要动脑子,动脑子改变对教育的看法,动脑子琢磨陪伴孩子的艺术。动脑子的过程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家长最终会发现,教育不是给予什么,而是发现什么;不是要求什么,而是理解什么;不是只看结果,而是体验过程;不是说什么,而是做什么。

总而言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任何其他关系。这段关系势必从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在情感上从轻松走向严肃,在内容从狭窄走向宽广,在形式上从简单走向复杂。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孩子获得一种生活方式。家长无需成为完美的化身,时时刻刻保持正确。而是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长,汲取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生命智慧。我们爱孩子,更爱世界的全貌。孩子的身上彰显着家庭的气质,他/她的成长规划中有家长的影子,但这种规划并非强迫或枷锁,而是源自儿童心灵的深沉激荡。拥有这样的家庭教育信念后,家长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只是做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今天专题的内容,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