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促进高质量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0-12-10 16:37:30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记2020年三门县教育系统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

12月3日,浙江台州市三门县70余位校长在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有生和副局长张哲龙的带领下赴嘉兴参训,开启了为期4天的“2020年三门县教育系统校长高级研修班”活动。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校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批有情怀、有思想、有担当、有专业、有创新的校长队伍,促进三门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可持续发展。


3日下午,2020年三门县教育系统校长高级研修班在报告厅举行了开班仪式。三门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有生向参训校长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提高站位,找准定位;二要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三要严格要求,务实求效,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日下午,浙江省首批“浙派名校长”、浙江省活动课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省海宁市文苑小学校长张建光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架构与实施》的主题讲座。他重点介绍了文苑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想课程,通过启航课程、主题引领式全科阅读课程、红色小义工课程、STEM课程、趣配音英语课程等案例开启了拓展性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本场讲座由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显钢主持。他认为张建光校长的讲座让大家明白了学校围绕着“核心素养”如何去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运行提供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思路和经验,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4日下午,上海市松江区德育首席教师、上海市松江一中副校长郭宁伟带来了《新时代,做一名有创意的德育工作者》的专题讲座。他从“创意”两个字开始讲述,“何为创意,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他用一系列“镜头中的创意”分享活动掠影,阐述了在德育工作中,应变堵为疏,因势利导,将德育渗透到校园活动中去。

本场讲座由三门县花桥镇初级中学校长谢邦田主持。他对郭校长“校园涂鸦墙、千纸鹤送祝福、柚子采摘节”等德育活动,将学生的真实感受、成长需要、自我教育放在第一位的教育思想表示认同。这不仅仅是学子内心最宝贵的记忆,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校长。


5日上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语文学科名师、上海市优秀校长、上海市督学、上海市学校管理培训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高纪良带来了《提升校长人文素养的五项修炼》专题讲座。他分别从人文素养的当代价值、人文素养的内涵解读、培养人文素养的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校长应该从伦理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美学五个角度来修炼人文素养,提升个人魅力。

本场讲座由三门中学校长陈欢阳主持。陈校在感言中说道:高教授的讲课风格幽默愉悦,让大家了解提升职业境界的重要意义,给现行的教学把脉会诊,道出了一个教育家的忧虑,也唱出了真实心声,更引起了在座校长的深思。高教授虚怀若谷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学员们,“向各位同仁学习”七个字道出了他的态度:低调谦逊,有信心地教学。


6日上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德育工作者,浙江省功勋教师,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晓萍作了《以多元化教师团队建设孕育学校文化》的主题讲座。她从学校的区位优势到文化建设,从学校的品牌发展到多方协作,从教师的专业道路到多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细的阐释。

本场讲座由三门县实验小学校长侯从旺主持。他认为张校长的讲座揭秘了百年嘉实的优秀团队建设文化,建设一支自觉承担、周到细致的团队,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场讲座为在座的校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可谓是干货满满。

4日上午,校长们走进嘉兴市秀洲中学初中部,对这所百年老校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学习。校园沧桑古朴的氛围构成了百年老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新浩校长作了《从种群到生态系统》的专题报告。李校长从“历史秀中”“今日秀中”“未来秀中”三个方面向培训校长介绍了百年秀中的“前世今生”。学校不断挖掘名人校友文化,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不断得到熏陶,茁壮成长。他指出,文化不仅是一百年校史,更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热情,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李校长以出众的才华、充满智慧的语言和博大的教育情怀让参训学员们赞不绝口。

培训结束后,参训校长们撰写培训感言,互相分享培训心得。三门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哲龙表示,身为校长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力、领导力、思维力、亲和力和创新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以研讨促学习,以交流促成长。教师和专家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专家答疑解惑,弥补存在的缺失,分享收获的喜悦。此次培训让三门县的校长们邂逅了一场关于教育深度学习的智慧洗礼。相信通过此次培训,一定会换来教育上的改变!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