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创新育人模式,打造一流专业

发布时间:2021-04-21 13:40:03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周峰 翟晋玉 | 责任编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侧记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同时又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其发展状况对我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民幸福具有重大影响,迫切需要全社会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尽快弥补这块不该有的教育短板。

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发展定位来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是实现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近年来坚持以幼儿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为核心,持续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短短十年时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异,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普遍好评,教师培训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学科与专业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

 

聚焦“小儿科”,主动为广东教育现代化补“短板”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于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成为广东教育发展的“短板”,而高水平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奇缺又是广东教育“短板”中的“短板”。高考招生数据显示,2017-2019年广东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规模年均仅有1000名左右,远远无法满足一个1亿2千万人口大省对于学前教育高水平师资的需求。“学前教育”这个被当成“小儿科”的专业,高水平大学通常瞧不上。那么,广东幼儿教师的本科学历师资紧缺问题到底谁来解决?

面对这一重大而急迫的现实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主动转变办学观念,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将办学的重点从培养中学师资转变为培养学前和小学师资,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发展专业。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如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不仅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还是广东省高质量的省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基地、高水平的学前教育研究中心、高层次的学前教育咨询与服务机构。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借鉴英美等国“新大学运动”(New University Movement)的办学经验,认真领会国家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精神,确立了“协同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突破以学科逻辑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科思维定势,结合专业建设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切实为儿童教育及儿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逐步形成了全国首创的学前教育专业“一核四翼”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核四翼”,实现多路径建设一流学前专业 

学校坚持聚焦“小儿科”,争做大文章的办学理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将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发展的学科与专业,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多路径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超常规发展。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办学重点。学校领导从办学重点调整,在“新师范”建设中突出重点,强化特色,聚焦义务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学段师资培养。这是学校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

第二,加大资源投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学校在资金和场地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供最大支持。2018年,学校将广州市海珠校区一栋6层2500多平方米的美术楼改名为“树人楼”供学前教育学院使用。同时为改善和提升学前教育学院办学硬件,学校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建设以“树人楼”为载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了设施设备齐全的学前教育功能场室,学前教育专业的硬件水平全省领先。

优良的师资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师资重组、资源优化、扩编、重金招聘海内外高层次学前专业人才等一系列手段和机制保障,为学前教育学院聚集了一批有专业度、有工作热情的优秀人才,师资配备在全省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学院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学校还聘请了20多名省内知名幼儿园园长或名师担任学前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凸显了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第三,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培养路径,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扩大学前专业本科招生规模。

第四,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大学四年全程实践。学前教育学院坚持以“全程实践”的理念来夯实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学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高校与一线幼儿园有效合作,成功申报两个学前教育专业省级教师教育示范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并辐射全省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群。

第五,坚持协同创新、特色发展,打造新型育人模式。学前教育学院围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素质这一核心,完善三类课程,利用三种途径,创设三个平台,打造三大特色。具体而言,三类课程就是构建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三种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并做到课内课外协同,本校与外校协同,高校与幼教机构协同;三个平台就是教学平台(硬件一流的学前教育实训平台)、科研平台(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平台(广东省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中心);三大特色包括:早幼师资一体化培养特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特色,以及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差异发展特色。

 

 

(“一核四翼”育人模式结构简图)

 

重视“创新”,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化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跨学科性、复合性、实践性的独特属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文科或理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差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力图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学院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在改革过程中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实践导师队伍,外聘有社会影响的产业界及儿童教育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促进师资队伍多元化;二是成立合作发展联盟,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宗旨,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研发等,实现高校和儿童教育机构及儿童文化产业机构的联结、互动与共赢;三是培育双师型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围绕实践教学展开合作研究,通过团队合作逐步形成实践导向的研究特色。经过八年的努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特点,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课程设置创新。课程设置方面,学前教育学院形成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三类课程的有机整合,尤其是“专业性活动课程”的独特方案,引起省内外同行的重视。另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淀,学院逐步形成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儿童玩具等三个特色鲜明的选修课程模块,打破了传统选修课程设置随意化、拼盘式的弊端。

培养机制创新。学前教育学院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凸显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我国学前教育界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一直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很多人把学前教育当作“小儿科”,认为其专业性不强,更有人认为“学前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种模糊认识使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错位。例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等。学院经过长期探索,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综合性、实践性、文化性,并将其渗透和体现在课程设置之中。二是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与高职院校、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等。三是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四是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考核标准。

专业建设应该根据每所学校的实际,探索自己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而不是“盲目攀比”,更不是“同质竞争”。为此,学前教育学院从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定位出发,思考差异性发展的办学之路。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是学前教育的新兵,但学院领导坚定认为“小儿科”一样可以做大文章,学院在改革中更重视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强能力,更强调与广东省儿童教育机构与儿童文化产业的紧密联系,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其主要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目标特色——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需要,主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能适应0-6岁幼教市场需要的师资,实现早幼师资一体化培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方向,学院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围绕这一目标,学院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从原先仅着眼于3-6岁的幼儿教育,扩展到0-6岁的学前教育,再到基于儿童文化全产业链的课程研发。

基于“宽口径”的定位,学前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包括三类应用型人才:一为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师资,能够胜任幼儿师范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幼师专业、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各类早教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管理、服务、咨询等工作;二为学前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少年宫、少工委及各类儿童文化事业培养儿童教育工作者;三是培养各类儿童用品与玩教具设计、开发或生产机构的从业人员。

课程特色——面向学前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把特殊教育课程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并大力开发专业性活动课程,构建学前教育课程新体系。

根据未来教育必须走普教与特教融合发展的道路,学院利用特教系师资优势,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增加特殊教育类课程,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服务。在专业性活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取得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例如,丁静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性活动课程研究——以学前教育为例”已经顺利结题。这一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个人特长技能为目的,以专业兴趣小组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辅之于专业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弹、唱、跳、说、画等共同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更高层次的有特长的专业技能。以该课题研究为基础,学院还面向社会开设学前教育领域的公益性活动课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未来,学院将以活动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构建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特色——面向学前市场的多元化要求,鼓励学生差异发展,实践见长,强调教学做合一。

紧贴学前教育市场需求,对学前专业学生提出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双语、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差异发展。实践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大特色。近十年来,学院以“全程实践”的理念来改革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程实践”是指实践教学贯穿本科四年的全部学程,并力争做到“时间上贯穿、空间上拓展、课程中渗透”。学院实施“现场教学+教育见习+专业性活动课程+教育实习”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实现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统整。“全程实践”倡导“教、学、做”合一,突出实践教学与专业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接触幼儿教育理论,把理论学习、深度体验、同伴互助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核心能力。

 

十年磨一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在“一核四翼”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一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办学规模上,学前教育学院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招生规模达300人以上,占全省四分之一强,目前在校学前本科生超千名。2019年5月26日,广东学前教育学院正式揭牌,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本科学前教育学院。2020年,学院还采用协同育人模式,分别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茂名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作,联合培养大专起点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广东省学前本科招生规模。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把“学前教育学”确定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教育学”的主攻方向,学科建设得到明显倾斜。无论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还是教育科研都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队伍建设,学院打造了一支广东省内数量最多、质量较优的学前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在办学质量上,根据第三方独立机构艾瑞生公布的我国高校专业排名,2018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全国公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排名中位居广东省第1名,全国第15名;2019年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被正式确认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也是广东学前教育专业第一个“省一流专业”,现正在向国家一流专业冲刺。在两年一次的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院长周峰教授领衔的《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核四翼”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也是本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唯一的学前教育专业获奖成果。

在社会服务上,学前教育学院不仅承担了广东省卓越幼儿园园长培训班,而且承担了“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这是广东省最高端的幼儿园师资培养项目。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名园长10名,已有6名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其中王翔园长荣获2020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院培养的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仍然在当年8月份就实现了100%就业。

在社会影响力上,2019年学校组织召开了“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500多人,出席专家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这样大型的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学前教育界尚属首次。在这次会议上,学校还聘请了十位国外专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顾问。另外,学院还积极筹建广东学前教育专业协同育人联盟,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近年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把学前教育这个别人眼里的“小儿科”做出了“大文章”。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聚焦先锋榜》栏目、《中国教育报》、“中国网”、光明日报《教育家》、《南方日报》等众多新闻和教育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文/周峰  翟晋玉)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