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理念 新视野 新格局 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7-26 14:17:47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记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名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7月17日至21日,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102位教师带着满满的希望和对知识的渴求,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上海,参加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量身打造、北京京师智诚教育组织实施的“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名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通过培训,教师们拓宽了眼界,对教育现状、教育未来及教师视野有了新的认识。


7月17日,在华东师大科技园举行了开班仪式,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教科研中心副主任李春燕主持。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叶东森致欢迎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工程师韦频对本次培训日程安排进行说明,既有从宏观上国际视野下的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又有从微观上的教研活动设计到课堂教学观察与协同,涉及教育领域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副校长洪霞对参与本次培训的要求提出要求和期待:教育要聚焦未来,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在培训中要做到“三统一”:统一价值观、统一精神长相、统一培训要求;“两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一建立”:建立问题台账,筛选实践研究。


五天时间,十场讲座,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各位专家将自己的经验与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指导参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吸收为个人发展的营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李伟胜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深度开发班级的教育功能》。李教授指出,老师首先要做智慧型教师,并分析了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所形成的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接着,李教授从班级文化建设出发,通过风趣的讲解及生动的案例,让老师们认识到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发展到更高的境界,才是让班级真正发挥了教育功能。李教授在讲座期间不时引导大家明白教育要有慧心,还要懂得经营生活,不仅让老师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收获良多,更获得了不少人生启迪。


李教授讲座结束后,微言论分享人赵蕊老师说:“李教授让我们看到了智慧教育的魅力所在。要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智慧地开展教育活动,培养更智慧的学生。我们会带着思考继续前行,探索教育的智慧。让我们和自己的梦想,一起奔跑,做智慧的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成宪带来的主题分享是《从近代三次“谢本师”说起——中国的教师文化与为师之道》,他生动地为老师们介绍了近代三次“谢本师”事件,将这次讲座的视野拓宽。然后,杜教授从教师名称的源流、自古以来的尊师之道、为师之道、为师流派四个大方面展开,每一部分都把从古至今的经典言论洋洋洒洒信手拈来,带领着老师们跨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感受中华文化灿烂的同时,提升老师们的教育信仰。


杜教授讲座结束后,微言论分享人王晶老师说:“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一节精致的课堂真的能带给人精神的愉悦以及美的享受。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特别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杜教授的讲座引经据典,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教师文化与为师之道,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职业地位、职业价值,以及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7月18日,金忠明、胡瑞峰两位专家在新时代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方向与切实的指导,令每位听课教师更新了认识,有了更多的思考,让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抓手。

教育学博士、全国教育史志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金忠明带来了《教学新挑战与智慧型教师的成长要件》的讲座。金教授振聋发聩地指出了当下教学面临的“知识高度分化与整合的挑战”“知识大量增生与教学时间有限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权威地位的挑战”等六大挑战,并从应对挑战的角度入手,指导教师通过“备-理-正-引-明-叙-联-围-固-伏”的智慧教师“十字诀”,最终达成“通”的目标。金教授语言简练通达,案例生动,深深吸引着大家,频频互动,让老师们收获颇丰。


微言论分享人宫静老师说:“对于每个人来说,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物质富足、交通便利、网络发达,我们倍感幸福,需要感恩;生存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肩负民族使命,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师智,生才能慧!智慧的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师,智慧的教师要学会备、理、正、引、明、叙、联、围、固、伏,金教授今天教给我们这个‘十字诀成长要件,不断助力我们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进才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进才中学校长胡瑞峰给大家作了《国际视野下基础教育质量》的讲座。胡校长从上行下效,力推教育改革、立足专业,促进师资建设、精细管理,执行“零容忍”制、强化考评,实施“问责制度”、注重实效,贯彻“双因”理念、规范招生,平息“生源大战”六个大点来介绍如何保障基础教育质量。胡瑞峰校长认为,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和不断加剧的全球化促生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同时教育资源的世界性和流动性不断加强,超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疆界,在国际范围内不断重组和再分配,各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继续加剧,而合作共赢的模式突显其优势。


讲座后,老师们也有了深刻的感悟,微言论分享人陈红雨表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创新的过程不可能离开国际化。国际化能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传统文化中所缺乏的新元素,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所必需的营养。只有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特色;也只有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让世界认识和接纳我们的民族特色。当中国特色在国际化过程中成为人类文化的先进元素,进而吸引世界各国积极地与我们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时候,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获得安全的保障。

7月19日,上海社科院祝庆东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教研活动的创新策划与实施》。祝老师从教研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三大方面,结合教学案例,具体阐明。老师们不仅对如何开展有效教研在理论方面有了新认识、新提升,还懂得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操,可谓受益匪浅。

1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唐思群副教授就《师生关系与沟通艺术》这个主题为大家深入剖析,指点迷津。唐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与学生有效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教育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师生沟通、互动的质量。

7月20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基础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教授王占魁作了《同课异构协同教学》的精彩讲座。王教授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用幽默风趣的与语言,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结合大量实例从同课异构与教师发展、协同教学与教师发展、课程改革与协同教学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同课异构;并指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知识、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提升,打破“学科教学”的边界,以“爱满天下”的情怀为人之师。

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沈烈敏副教授带来了《新时代背景下心理教育理念》的精彩讲座。沈教授从新时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和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表现展开分析,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温馨与和谐的氛围,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因此,教师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鼓励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教师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教师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教师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教师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21日上午,老师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家成《建设全纳型、创新型、生态型班级》的讲座。讲座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中国班级的特殊性”、“新型班级建设的建设可能”以及“促成班主任的群体发展”三个部分,李教授通过与其他国家班级教育的对比,得到了我国班级的特殊性——教育班。再通过分析建设可能,强调建设全纳型、创新型、生态型班级。他强调“做听说读写”全方位发展,呼吁回归“真教育、大教育、活教育”。经过他的阐述,老师们重新认识了一种创新的班级建设思维。

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光富教授带来的《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指导工作》讲座侧重方法论,指出给予学生精准的指导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杨教授分别从内容和方向等方面给大家讲解说明,从内容方面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怎样给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细化理论学习。

讲座结束后,任晓华和王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大潮中,学生生涯规划犹如一场及时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智能优势。杨教授以鲜活的事例和丰富的知识,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本次培训中心,老师们积极互动,认真笔记,并在每天培训后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本次培训接近尾声时,与会老教师通过短视频回顾了此次上海培训之旅。洪霞副校长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平台很重要、团队很重要、安全很重要”,让老师们不仅感知到身在一个优秀的团队,共同进步的幸福感,也感受到了在极端天气下领导细致入微的关怀。

树人者,任重而道远,除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师们更加需要创新、有效的教育新方式,推动教育工作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此次培训中所学所得,所思所感,都会成为他们未来教育践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和经验永远都在积淀之中,相信这次培训的点滴,会让所有老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受益。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