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田征谈教育:在探源求真实践中增强教育自信

发布时间:2021-07-26 14:17:47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田征 | 责任编辑:

近日,当代知名教育家、梯次循进理论创立者田征先生在“新时代之光素质教育大讲坛区县行延安行”、“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教师培训会”和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举办的“2021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九届‘名班主任’暑期高级研修班”上,针对教育实践层面存在的现象,就“教育要探源求真、多关注农村学校发展、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开创新发展格局、处理好守常与创新的关系、改变教学的单科思维、改变育德的单纯活动思维、推进‘三个课堂’实践、教育要讲情感和方法”等问题的思考,结合自己40余年的基层探索体验和心得,和与会教育同仁们进行了深度交流沟通。本网摘要编载分享。


做有情感有灵魂有境界的教育

教育真诚爱演绎。由于教育,我们对爱有了自己的理解:爱是一种真相,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生产力,一种生长力,一种生命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境育德,五育融合,全人发展;路正则行远。

做教育,会爱则行正,会学则智慧,会为则势成。

教育是最复杂的实践。于长线静慢发展过程中见成效。这个过程,考验着为师者的智慧和耐心,印证着探索者的视野、格局和境界。

教道乃天道地道人道的大成之道,为教乃大德大爱大为的大善之业,教育工作者,只要拥有爱党爱国爱民爱生的情怀和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也能够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探源求真的教育建构和实践探索中升华教育认知

教育建构与实施,必须弄清楚的是,当坚守和追求教育的本心本源与本质本真,体现教育科学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数十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多点面、大范围、长时期的基层探索中,我带着问题和思考,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倾情致力于教育活性的、活力的、活和的、个性的、多元的、增值的教育管理评价方式方法的研究,以促进教育生态和美发展,形成了梯次循进教育原创样本,凝聚得探源求真的结晶。这种教育提出并宣导的发展理念为:

教育要以人为本,差异公平,把人当宝贵的人,看每个人“有才、有用、有作为”;尊重差异仁爱于心,奉献“我好、你好、他好”的真诚;这“三有”“三好”是教育观层面知行意义表达。

教育要因人育化,原点驱动,把人当有个性的人,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合作探究,同频共振,营造“主动、能动、灵动”的情境;发现智能,创新自信,把人当自觉发展的人,使每个人“自主、自由、自奋发”;激发动力,因材而笃,催生“潜能、力能、效能”的智慧;这“三可”“三动”“三自”“三能”是教育管理观层面的知行意义表达。

教育要共享差别,生态创生,尊重不同境遇的人,给每个人“应心、应性、应自然”;守正自化,各美其美,涵养“和人、和事、和社会”的品格;这“三应”“三和”是教育发展观层面的知行意义表达。

梯次循进教育建构和实施,让素质教育实践化,让管理机制活性化,让增值评价人本化,让人人发展可能化。

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作为小康目标的重要指标,全国自上而下同心合力,精准扶贫,使得农村教育迈上了一个新梯度。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大头,农村教育较之城市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要在梯次循进的发展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深入基层,到广大农村学校去了解我国的教育,发现和挖掘农村教育发展的看点、亮点和卖点,引导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国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生。要在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城市与农村、共性与个性之间发展关系的研究。只有农村教育跟上了,发展均衡了,质量提高了,中国教育新发展格局才能真正形成。

我们说,展示教育发展的平台是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大家唱的演出平台。要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成就,为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发展成长提供更多展现机会。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农村学校的办学经验,多报道城市名校辅射带动农村簿弱学校的联动做法,让教育发展多一些农村创新声音,不要到处看到的听到的是所谓一些名校的怎样怎样、如何如何。

要注意研究农村教育问题,加快农村教育新基建,让农村教育在共享改革成果,共享优质资源方面得实惠,在收获发展自信的进程中更积极、更主动、更好地融入新实践、新发展,创造教育生态和美发展的新作为。

城市学校有城市的经验,农村学校有农村的经验,互学共鉴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生搬硬套地学习借鉴往往水土不服。农村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增强改革自信,创新自信和发展自信,勇于作为,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奇迹。

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必须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在引领城乡教育共享差别、差异进致中,共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生态和谐和美发展。

构建教育共同体,学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家庭

在落实新思想,推进新实践,创造新作为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共同体是社会化大教育的全新理念,是守正创新的科学建模,也是跨界融合的道法选择,更是和美育人的创新探索。教育是全社会的“公用事”,需要各方面的“合力为”。如果说“共同体”是一种理念、一种形态,一种机制,那么,“共同为”当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追求。社会化、生活化大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情、赋能智和价值度要体现在对爱党爱国爱民的无限忠诚,对人才健康成长的尽智倾力,对创新发展的矢志追求。面对现实发展中家庭和学校存在的问题,反思让我们有感而发,“大教育共同为”是大境创意,大为奉献。新时期构建教育共同体,教育要先导,教师要先行。我们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在校家融合发展探求中,学校首先要自觉理性地主动融介于家庭,携手合作育人。长期实践告诉我们,教育者的有所作为,有所大为,要始终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求真向善趋美求索中合作进致。

“家校共育”讲求学校、家庭的责任共担和合力赋能

“家校共育”是一个社会化大教育命题。实事求是地讲,许多家长关注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的是考分和升学,并不太在意自己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不断完善状况,多顾及的是眼前功力,很少思考孩子的未来入世,这让学校、让教师平添了不少的尴尬。学校教育五育融合的教化,要自觉主动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家校共育的管理和主体要自觉而智慧地坚持从初心出发,从使命扛起,从自我教育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探索中,共建孩子成长宜生宜长的生态圈,形成局中有我、我为格局的良好合作态势,让教育发展充满活力。

我们说,人的发展成长过程,由一个个不同的时段、阶段组成,各时段、阶段的教育责任主体不同,要做到各尽职守,同心合力,有效衔接。在教育面前,家庭代替不了学校,同样,学校也代替不了家庭。做家长的,不要无限放大学校的教育职能;做教育的,也不要无限放大家庭的教育职能。基于学校教育的校家教育共同体,只有教师当好主角,家长当好配角,两长(家长、师长)都进入角色,方能演绎好教育合力育人的大剧。

学会为孩子不断地重新定位发展

好的教育,一定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为孩子定位发展的教学,要立足个体生命成长的发展原点,在找准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走上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自然路和顺风路;一定是审视可能,激励可为,让学生梯次循进,不断拓展最新发展区。

如何基于原点寻求发展?基于新的原点寻求新的发展?梯次循进教育实践经验告诉人们,追求原有基础上提高,提高基础上的发展,发展基础上的跨越,让学习持续发生,让教学拾级而上,让管理科学能动,让评价增值共识。

人的发展无限。科学定位学生可能可为的发展,检验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说,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发展的过程,为每一个学生和孩子准确定位发展大有学问。要学会管理与主体认同的发展定位,讲求积极的高点定位,务实的低点起步,在自主创新中,让理想可期,让自信生智,让发展成真。

于“守常”中探究“无常”之创新

教育要讲常识,守常规、育常态。改革创新要回归到源头去思考常识,认识并确立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方法论。长期教育实践经验醒示人们,做教育,要依常规而不拘泥常规,于明常识之中,建常规,立常态,创建新发展格局。

教育改革创新要在“守常”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构建新常规新常态。

在“守常”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进教育实践创新,要切实解决好并理性回答好学生、学校、教育教学是什么和应是什么以及学校、家庭和教育培养应怎么办,怎么管,怎么评的问题,把教育做在“直面于人”与“发展中的人”的取向点和进致点上,以求得人人发展,人人进步。

新时期,陕西推行的“三个课堂”新实践行动,正引领着陕西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面向未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加快教育新基建,改变改善课堂结构,以服务新需求,新发展,于“守常”规范中求“无常”之创新,创造新动能,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五育融合”发展中求真见实

人们常谈“五育并举”的概念,这是基于教育培养目标内涵或人才素养要素归纳分类的习常表述,在教育实践过程或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德智体美劳”是融合于一体的活动,分而单方面实施或者单项而作的活动不仅不科学,而且是低能低效的作为。

“德智体美劳”不是五件事,是一件事。”“五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实践中,“五育融合”的意义表达似乎更具科学性,更能表达和体现学理意义和效能价值。“五育”分开讲可说,分开为不实;融合讲有涵,融合为有道。

德智体美劳“五育”在融合推进中现象和彰显教育本然过程和创新价值。

为师者贵在布真爱,养真学,成真势

教育是爱科学、学科学和势科学的大学问,为师者贵在布真爱,养真学,成真势。

爱是学问,爱讲方法,爱生活力。爱无倦怠,爱无内卷,爱无焦虑。有爱精神常好,利他有望可期。教育之真爱,成就着学生也美好的自己。

学是学问,学讲方法,学长智慧。学知格物,学养生命,学资生活。知学明事理,会学行写意。教育之真学,彰显生命价值,写意初心使命。

势是学问,势讲美德,势究正果。修心养势,修品美势,修为成势。势见德行言,势昭真善美。教育之真势,渡人济世壮人生。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批批好学生。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班班好集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局长,就是一方好教育。

深悟爱科学、学科学、势科学的大学之道,自得幸福和美好!

(图片由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