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名师示范强引领,深耕细作笃前行

发布时间:2021-10-13 14:23:55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责任编辑:

——记衢州名师名校长高研班赴杭州培训

2021年10月8日下午,百余位衢州名师名校长齐聚杭州,开启了为期4天的培训学习之旅。本次培训聚焦“评特之路与专业发展”主题,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示范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此次赴杭州培训是根据衢州名师名校长两年培养计划安排,中国教师教育网和衢州市教育局协商,并在首席专家童富勇教授的指导下予以精心组织和安排。


9日上午,在杭州景苑中学(浙派名师研究院实验中学)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衢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汪群锋副处长、衢州市教育培训中心吴水洋主任、教师网项目总监徐晓云出席开班仪式。


培训伊始,衢州市教育培训中心吴水洋主任致辞。吴主任用“领头雁”来比喻名师名校长,这个比喻给了他六个启示,与大家分享并商榷。一是雁阵常常是排成“人”字形的,启示在座的名师首先要坚持教育的人文立场,让“南孔学地”衢州这座富有教育意蕴的城市因为教育而更有温度和底蕴。二是雁阵往往出现在农村的大山小溪上空,启示我们要坚持教育的田野立场,要有平民意识,眼睛向下、弯下腰来做教育。三是大雁飞行时整整齐齐、共飞共歇、共进共退,可谓齐心合力,启示我们要有团队意识和大局格局观,“众行众飞远且稳”。四是“大雁高飞头雁领”。首先是方向引领,领往敞亮开阔的地方去、水草丰美的大美之境去;其次是价值引领,领往“真教育”的康庄大道上去;再次是人格引领,是“浩然正气充盈长空”;还有实践引领、示范引领,是“既说又干、身体力行”,是“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五是“雁过无声”,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好“有名”与“无声”的关系,要“低调奢华有内涵”,不能“凡尔赛”;要认识到除了自身努力外,更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六是“雁过留痕”。“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作为衢州教育的“领头雁”“名雁”,理当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不能轻易“躺平”甚至“装睡不醒”,应该更加发奋努力,从而在新时代三衢教育史上留下自己或许文弱却无比坚定的背影。吴主任还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可名,非常名”与大家共悟共勉。

接着,衢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汪群锋副处长针对目前“两专”“双减”新政策,对参训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汪处长分析了目前的两大研训背景:一是“两专”队伍建设。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专门印发《关于加快培育“两专”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两专”队伍建设。二是中央、省委和衢州市委关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作业设计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汪处长对本次研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研训为起点,争做“两专”教师。深刻理解衢州市委“两专”人才理念,对照“两专”要求,以研训为新的起点,对标奋进,争做“两专”教师。二是以研训为支点,促进高位提升。全体学员立足新的背景,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系和能力体系,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三是以研训为焦点,抓好队伍建设。全体学员要立足个体与学校的双重角度,不仅要通过研训促进自我提升,更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学校或学科团队的教师专业发展。

随后,由杭州上城区教育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王莺老师带来《深度对话,教育教学的新追求》专题讲座。王老师指出,教育教学的新追求要学会从教材、学生、自己、同伴、理论五个维度深度对话。一是特级教师学会与教材对话——用足教材、开发课程;二是特级教师学会与学生对话——研究学生、关注学生;三是特级教师要善于与自己对话——梳理教学经验、整理教学案例;四是特级教师要善于与同伴对话——学会倾听分享、生成共同话题;五是特级教师要与理论对话——用理性眼光审视自己,探索有目的的理论学习。在互动研讨环节,王老师还就“什么是好课?”以及自己32岁就评上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与在座各位参训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研讨氛围十分热烈。

9日下午,杭州师大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派名师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衢州名师名校长高研班首席专家童富勇教授作《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评审制度发展与研究》主题讲座。童院长从特级教师制度发展研究入手,而且就特级教师评选标准、表格填写、评选程序、评审要求、说课与面试内容及要点、申报表格点评等特级教师评选相关硬核知识,为各位参训学员一一作了详细讲解,其真知灼见为参加特级教师评选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高屋建瓴的讲座令大家对特级教师的意义与作用理解更加深刻。学员们不敢丝毫懈怠,认真听讲记录,生怕错过一丝精彩。

10日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初中科学正高级教师、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校长,杭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区红烛奖好校长、运河特级校长、人民教育功臣王盛之校长带来《智慧教师与智慧课堂——数字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专题讲座。王校长提到,智慧教育要立足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离不开懂得利用新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强调智慧课堂围绕“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到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六个核心因素,智能赋能个性化教育。因此,王校长希望老师们利用数字化智能手段,将每堂课教学内容手段教学设计精确到分秒,使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细化落地,做到课堂的“争分夺秒”,才有利于减负提质。王校长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和智慧教育理念,为大家阐释了数字赋能教学的教学主张,学员们深受启发。


10日下午,为了学习借鉴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在学校管理、教研管理、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参训学员按学段分成三组进行名校考察学习,与名师、名校长交流研讨,开拓教育视野,汲取优秀的教育思想,打开教育教学新思路。

高中/中职组学员赴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考察学习。余林副校长就杭州学军中学的办学特色、管理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作了详细介绍。杭州学军中学是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首批“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北京大学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中学、清华大学首批“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学校、浙江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合作基地、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杭州少年科学院分院、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聆听报告、座谈交流等方式,学员们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接受了新思想的碰撞,探索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学军中学“学术立身”这一全新而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为内涵的学军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办学经验、优越的办学条件、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丰富的校本课程、特色的社团活动、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及包含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都让学员们惊叹折服。学员们留恋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驻足合影留念,纷纷表示要学习借鉴该名校高考备考和质量管理的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

初中组学员一行在杭州景苑中学考察学习,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杭州景苑中学章民校长介绍了景苑中学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育人特色和教育理念。景苑中学秉承“眺望远景、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以“绽放生命的美丽”为校训,围绕“怀美行、至美才、增美质”三大教育目标,着力培养一批自强、至善、智慧的愿景学生。景苑中学由“浙派名师研究院引领”,采取“名院办名校”的办学模式,以打造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为远景教育目标,让学校成为“一有美感、二有人性、三有温度、四有故事”的“四有”新型美好学校。学员们对景苑中学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办学成绩、独到的管理经验盛赞有加。

小学组学员赴杭州市行知小学考察研学。杭州行知小学是一所拥有优秀资源的公办小学、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行知小学遵循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办学理念,以“知行合一、爱满天下”为师生的共同愿景,努力构建“真知乐行、爱满校园”的育人模式。楼叶通校长作《儿童生活力教育改革实践探索》讲座,展现了行知小学课程特色,注重儿童的生活力,提倡生活即教育。注重构建促进儿童生活发展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体系。在楼校长的带领下,小学组学员一行参观了行知小学主门厅、文化公园、寓意为“教书育人”的雕塑、“陶乐汇、爱满园”的行知廊、充满童趣的数字绘画教室。行知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具特色,令学员们印象深刻。此次观摩,学员们高受到教育名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精神力量,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启迪了思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1日上午,杭州文海教育集团副总校长、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副校长、文瀚学校(九年一贯)筹建负责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刘松作《学生立场高阶导向——泛在学习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再思考》主题讲座。刘老师从师成长之根——专业理念、教师成长之基——专业技能、教师成长之壤——专业环境、教师成长之魂——专业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结合教学实例就为什么要学生立场、为什么要高阶导向、什么是泛在学习、教师该怎么做进行答疑解惑,让老师们更加清晰、直观。刘老师还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转化思维,而且学生更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刘老师的讲座激情澎湃,幽默风趣,学员们全程用心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名师示范强引领,深耕细作笃前行。此次培训研修内容丰富详实,老师们听有所得,学有所获,思有所悟,满载而归。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对名师们参与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评选富有现实指导意义,丰富充实的考察研学激发了名师们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管理经验的热情。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他们将切实加以理解、消化、吸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学习,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教育事业中。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