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双减”背景下学校的思考与作为

发布时间:2021-10-27 09:23:59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林莉 | 责任编辑: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服务每一个家庭”。风雨兼程31载,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珊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多彩珊瑚、精彩人生”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初中教育改革新形式,推进新时代学习型学校建设,实施校内优质均衡发展策略,全面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纵深推进学校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团体学习、系统反思、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学校建设系统思维模式,推动五育并举教育实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共学共建、人人出彩、优质多元”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我们将坚守“品正学广、异彩绽放”的育人目标,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变革的思维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

一、增益之道——“双减”背景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教育思考

(一)问题分析

1.国家立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最重要的是立德树人。

2.因素视角。针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学生自我发展是内因,学校教育是内因,强化“主阵地”(空间领域),即坚守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即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此意义上,“双减”政策目标落实的首要责任在学校、在教师、在课堂、在作业。

3.教育焦虑。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家长出现严重的教育焦虑,减负要减到关键处,焦虑不祛除,减负不可能真正到位。

(二)破解之道

1.双管齐下。校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减轻学生培训负担。

2.内外兼修。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只有在校内“吃饱”“吃好”,才能从源头遏制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强化配套治理,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3.减量提质。减量,一减不顾学生生理和学习特点的过重作业,二减简单、重复的低效作业。提质,一提作业完成的及时性,二提书面作业的有效性,三提实践作业的多元性。

(三)珊中思考

高品质学校是珊瑚中学在新时代的办学追求。建设高品质学校有两个特征:基础性,即初中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预备性,即为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做好准备。两个内涵:关注学校高质量发展、关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珊瑚中学教育价值导向应该明确的指向“立德树人”暨构建高远的育人价值追求,达成和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1.学生观——因材施教,注重公平。重视形式上的公平,比如允许学生有机会“试错”,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育人观——全面发展,关注素养。即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五育并举”,促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认知素养等方便融合发展,不能把提分当育人,“育人”与“育分”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同时关怀生命的成长,“育分”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

3.文化观——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立足精神(师生价值、观念、品格)、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物质(校园建设)、行为(师生行为举止)四方面进行文化建设。重视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确立师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张扬个性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4.生态观——生态和谐,关系顺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稳定、协调、美好,表现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学校主动引导家庭教育朝学校需要方向发展,追求多元办学主体的合作共赢,共商、共讨、共同走向高品质,实现共生共长。

5.评价观——多样评价,综合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发展和学业学习,高质量发展中的质量,不仅是育人的质量,还是发展的质量、公平的质量、满足人民需要的质量,实现“品味”“品相”“品格”“品牌”的四品综合发展。

二、珊中作为——“双减”背景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

过去的31年,珊瑚师生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定信念,栉风沐雨不断前行,几代珊瑚人用汗水和坚韧撒播教育的种子,用智慧和仁爱培育学校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人民美好教育需求,推动集团学校发展,建设书香南岸教育。

(一)“人人出彩”的学习型学校建设

1.学习型学校发展共同体萌芽阶段(1991—2003)

学校初步确立了“共学共建、人人出彩、优质多元”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培养“品正学广、异彩绽放”的珊中学子,发展“德厚才高、光彩照人”的珊中教师以及“忠诚担当、风采引领”的珊中干部。

2.学习型学校学课程体系构建阶段(2003—2009)

将学生、教师、干部学习内容关联化、结构化、系统化,开发面向全体学生、有兴趣爱好的部分学生、有特长需要的个别学生的“全彩”“炫彩”“精彩”学生学习三彩课程,形成完善教师教育基础素养、跨界学习素养以及专题领域素养的教师学习三彩课程以及旨在培养干部常规管理、综合管理、专项管理能力的干部学习三彩课程,以满足干部、教师、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的需要。

3.学习型学校课堂变革深化阶段(2009—2015)

形成学习型学校教师、干部“读·说—选·用—思·创”三段六步循环学习机制,开展干部周会学习、学期分享、跨年论坛以及教师同读一本书、同构一堂课、同研一问题。

提出“互启共识、平等共学、对标共思”三阶多策略课堂教学范式,教师人人手持多条有效教学策略上课,构建学生学习自主成长系统、游学系统、学位升级系统、社团学习系统、作业自控系统等,人人学习改变学校,人人学习提升质量,人人学习面向未来,人人学习促成精彩。

4.学习型学校共同体发展阶段(2015—2021)

通过与重庆徐悲鸿中学、重庆市95中、重庆57中、天宝实验中学、渝北区实验中学建立“主城区六校联盟”,开展学习型学校共同体成果推广。与20多所学校结成帮扶学校,推广学习型学校学教管资源推广,建立了六省市教学研究共同体。

(二)“加减有方”的学校作业创新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点是改变现有学生作业结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珊瑚中学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坚持“增减有方”,力争做到减量提质、学科统整、家校配合、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主要有:

1.学生作业改革的目标:减量提质——减与增的有效结合,即对学生作业的认识(思想观)。

第一,对作业改革的认识。首先,校长先导,全员认识。当前学校存在的各种作业乱象都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问题。因此,要改进作业管理,校长首先要有智慧和担当,不屈从于功利的分数攀比,不能一味给教师施加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而是积极营造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学校氛围。让全体教师明白: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不是考生;基础教育的任务不是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其次,专业引领,多维认知。教师的思想认识要转化为有效行动,还须专业的引领,助其不断提升对作业丰富样态的多维认知与自觉追求。对此,邀请专家作前沿理念引导与教学现象评析,不断强化作业的功能定位,让教师对作业的科学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如此,从管理导向到专业引领,“双管齐下”,共同作用于教师的观念意识,将使他们对学校作业功能定位形成科学的认识。作业观转向:从“工具”到发展,从“随意”到“严谨”。

第二,对减少作业量的思考:减量,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另一关键。但减量,绝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学生完成作业量的减少,而应是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达到课标要求后的“科学减量”。减量,需要以系统、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避免单一、割裂的归因及应对举措。首先——统一标准,指导落实。双减要求作业必须有适度的量,初中学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为此,学校要统一标准,具体指导:一减不顾学生生理和学习特点的过重作业,二减简单、重复的低效作业。

其次,科学设计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在校时间,让绝大多数书面作业在学校完成。一是在课堂上完成,设计学生学习环节时,科学使用作业本上的作业。二是在课后服务完成,由教师完成全员面批,实现了导优辅差与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家校、师生多方共赢。

第三,对提高作业质量的认识。即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这是作业管理的关键路径与核心工作,而学校作业提质的关键主体在教师。

首先,教师做好"六类题"。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教师作业命题与设计能力薄弱呈正相关,故作业减量提质只有"教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才能变传统“狂轰滥炸型作业”为“精准指导型作业”,靶向才会更加精准。因此,提高作业质量我们从让教师做好这"六类题"开始:选题、改题、创(编)题、做题、品(析)题、存题。

此外,这"六类题"对教师不能一刀切,新教师可从选、改、做起步,老教师可强调从改、创、品切入。

其次,备课组研发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遵循以下规则:①谁使用谁修改。寒暑假分年级安排各学科教师分工,把上一年度使用的校本作业规范、工整地做一遍,边做边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学情实况及教学中心提供的上一届教师的修改建议等标注新问题,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重新拟题。接着,以备课组为单位,让备课组长组织做题的成员参照“团队列名法”研讨模式逐个发言,集体逐课检查、共同商定作业修改内容,之后交给学校审定小组把关,指导二次修改,促进校本作业质量与教师设计能力“双提升”。学期末,学校还会要求各备课组长根据校本作业质量分析报告中呈现的学情数据,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缺漏和能力训练薄弱处,对下一学年本册校本作业的改进提出建议,连同本学期收集到的作业设计具体问题,一同交给教师中心存档,以备“交棒”。

②“3+3”作业量。各学科按照“3+3”作业量布置,即3道必做题加上3道选做题。3道必做题是99%的学生都能完成的题目,另外3道选做题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或难度。第一题可能难度较低,第二题是中等难度,第三题是高难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其一完成即可。在完成时间上,3道必做题设置在20分钟内完成,其他3道选做题,没有时间要求,也不是一定要完成。

③作业设计多元化。一是设置个性化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多设计几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自选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设置实践性作业,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在内容设计上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综合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设置开放性作业,提高主动性创新性。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是设置针对性作业,努力做到持之以恒。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专项作业,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进步,培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

最后,学校组织多样化活动。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主题式、融通化、“素养型”各学科优秀作业分享活动,交流凸显开放性、操作性、过程性、综合性(即跨学科融合、多能力培育)的各科作业设计思路,引导教师互相启发,关注学科融通点。此外,学校还适度采取多种措施,“以赛促提”。我们倡导全体教师不分年龄、职务,参与各级命题比赛,作为检验自己作业设计能力的一种考核,积极营造全员“攀比”设计能力的氛围。

2.学生作业改革的创新:学科统整,有机结合。

当下作业布置,大多学科“各自为政”,同一受教育对象作业“割裂”,学校引导教师关注学科融通点,从整合的角度设计作业:“瞻前顾后”——实现学科内“前后”知识的整合;“左右关联”’——设计跨学科作业整合各学科知识;“知行合一”——设计与现实生活结合的作业;“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和发展需要。作业设计转向:从“割裂”到“整合”。

3.学生作业改革的助力:家校配合,共抗“内卷”。

当下教育焦虑已蔓延到很多家庭,越来越多家长给学生课后加课、加作业,节假日学生整天辗转多个培训机构,学校“减负”而家长“加压”。学校针对家长焦虑应施以专业的引导。借助家长会、组建家庭教育互助小组、开展家长课堂、家庭教育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花钱请人陪(培)孩子。

此外,学校还要引导家长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示范性伴学”助力孩子成长,不以报班代替示范与陪伴;二是要坚持做孩子习惯培养的“坚守者”,不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三是要坚持做品德教育的得力“推手”,不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4.学生作业改革的保障:制度建设(《管控办法》)

要落实好“双减”,减负提质,学校必须划好作业减量提质和管理制度保障的“双桨”,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发展保驾护航。

(1)设置作业信息员:每班成立作业信息采集小组,由学习委员担任组长,3至5名同学担任组员,分别负责各学科的作业信息采集,上报班主任,由班主任协调把控。开设“作业热线”,班主任调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公示程序;保证学科基本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免作业申报制度,为学业相对困难的学生提供适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

(2)设置作业调控员:每班以班主任为组长,各学科科代表为组员成立作业调控小组。每天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召开碰头会,汇总当天作业布置总量,落实当天作业布置情况。

(3)建立作业资源库:在各教研(备课)组组长带领下,每位教师开展原创作业题设计,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珊瑚中学作业原始题资源库。

(4)年级组管控作业:①加强自习管理,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调控;②作业时间总量控制,违规学科通报批评;③当天该学科有自习时间,则该学科不再布置家庭作业。

(5)学校监督作业:①教学中心联合教师中心促进各学科备课组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使各科作业做到优质、高效;②做好命题、审题能力培训,提高练习、测试的效度;③利用大精数据,切实做好讲评教学,缩短时长,不做重复无效的工作,让学生得到真正解放;④严格执行“一教一辅”规定,杜绝教师要求学生购买“一教一辅”之外的任何资料。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教育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作为重庆市首批示范性初中,三十多年以来,珊瑚中学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期坚持建设学习型学校,长期坚持教育教学变革,提升了学校品质、幸福着珊瑚师生。PISA2019测试显示:学校学生数学素养,学习兴趣、习惯、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师交流与合作教学,校长变革型领导力的评价等指标数据都位于重庆市前三名。

当下,珊瑚中学进入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学习型学校的新阶段,将更加引领教师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影响的教师,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学生,全力以赴把“多彩珊瑚精彩人生”的办学品质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作者林莉,系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重庆市特级教师,全国外语教学能手,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多年来,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国德育》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等多个课题;主持市级、区级多项课题。主张现代化意识乃是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延伸与发展,在学校现代化治理中,设立多彩特色课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