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莱山一中“全员导师制”德育模式,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12-27 13:47:32 | 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 作者:李瑞福 | 责任编辑:

基于新形势下高中学校管理以及学生个体成长中的诸多问题、新高考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情况,莱山一中从2014年起,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教师推出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和学业进步的“全员导师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八年的实践探索,莱山一中形成了学科渗透、全程管理、全员育人、全面覆盖的德育工作体系,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一、导师职责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莱山一中导师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师承担起在学生成长中的责任,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为工作底线,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

学校不断细化导师职责及具体工作要求,导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辅导,让每个学生在导师的贴心辅导下健康成长。

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健全人格和文明素养。

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逐渐提高自治自律能力。

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

学业辅导: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规划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状况,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

导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如实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的关系,协同家长共同引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自主选课、自我管理。

二、导师管理实行分层无缝衔接

学校通过假期全员培训、年级走访调研、学校优秀导师评选、班级导师组工作交流等途径不断完善导师负责制。

每位导师负责10-12名学生。在导师分配方面,按照“双向选择,按需分配”的安排原则,既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个人风格、任教学科,又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结构、补弱科目。 

每学年初,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年级导师组和班级导师组,对导师进行分层管理。教务处层面负责导师工作的实施、效果检查、评比表彰;年级层面负责本年级导师组的督导与管理,通过每月一次的年级导师例会,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教师的状态及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班主任层面负责本班级导师组的导师安排,通过每周一次的班教导会,分析掌握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努力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三、工作形态互动为主体现平等

莱山一中导师的工作形态以“师生互动”为主,包括课上关注、课下交流。课上关注指课堂听课、问答,知识吸收、巩固,作业完成、反馈等情况;课下交流包括面对面谈话、跟踪指导谈话、书面交流谈话等。面对面谈话,主要针对纪律、卫生、学习等日常事务及常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对较为严重的问题坚持当日进行面谈,当日解决。长期跟踪谈话,意在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青春困惑;较为严重的情况则由学校专任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学校特制了一个学生与导师书面交流用的本子,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小蓝本”。里面有学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学生自我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周自我评价、导师对我说等栏目。学生每周总结一周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弱科的补救、情绪的管理、苦恼的排解、不良习惯的消除、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分析指导,既帮助学生解除眼前的疑惑,又引导学生挖掘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翻开“小蓝本”,里面有学生成长期的各种烦恼,有导师细心暖心的帮助指点,字里行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充满了学生对导师的信任和导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由衷地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蓝本,它记录的是师生间的情谊,传递的是爱与温暖。”

四、课题研究助推导师制逐步完善

为更好地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莱山一中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围绕导师制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课题研究。

2015年,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按照“双线并进、点面结合”的思路全面展开,以课题研究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学科渗透(工作主线)、全员育人(教师主导)、全面覆盖(学生主体)、全程管理(监管主线)”的全员导师制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2016年9月,莱山一中申报的《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被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确立为“十三五”重点攻关研究项目,2017年5月,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2017年度重点资助课题。

学校在导师全员参与、全程管理、一对一全面辅导和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我的学校我的家”“我的学生我的爱”“我做导师”“润物细无声”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推动了导师制工作的逐步完善。

“我的学校我的家”主题活动。为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担当和主人翁意识,学校通过周工作例会、主题班会等广泛宣传,引导师生在校园内寻找美、欣赏美,包括校园风景美、人文美、人情美等。通过寻找美、欣赏美、歌颂美,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师生共同“创造美”的热潮。

“我的学生我的爱”主题活动。爱,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总结反思自己基于爱的育人实践,记录鲜活的教育案例和心得体会,以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赢得学生的真情,塑造学生的品行。

“我做导师”主题活动。为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报、《耘心园》校刊、《大视野》《学界视窗》《时政简报》等,定期组织导师学习,从不同层面提高导师的理论水平、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导师以崭新的面貌走近学生,以博学的形象令学生折服,以有效的方式方法赢得学生的信任,给学生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把导师工作落到了实处。

“润物细无声”主题活动。学校既关注导师的综合素质,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共同成长,每年年底,学校组织所有导师认真梳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自己育人过程中的智慧辅导,积累师生互动中成功的教育案例,学校整理成册,方便导师交流学习。目前,学校结集出版了《润物细无声》共四集。

经过多年的导师工作实践,莱山一中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的教育观念由重教书、轻育人,转变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生活、学业、生涯规划等全方位的引领与指导,教师扩大了教育视野,改善了教育行为,对自身专业素养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学生在民主的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被重视、被尊重的幸福感,激发了对真善美的追求,渐渐明白学习的责任与重要性,懂得了对父母、师长和社会的感恩;在导师的指导下,主动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莱山一中,有责任感、有进取心、勇于担当、乐于助人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团结、向上、拼搏、进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姿态。

2018年2月,莱山一中《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全员导师制——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案例》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典型案例;6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特色学校”栏目刊登了题为《全员参与,守护成长——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全员导师制”实践》的报道;6月11日,学校“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被列入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教育改革情报”库;2020年4月,《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德育模式构建研究》获得烟台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全员导师制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获得市优秀德育方案,《新高考下学科全员育人导师制》获得市级优秀德育案例。

(作者系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校长李瑞福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中小学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