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落实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22-05-12 09:46:44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关亚婷 张娜娜 | 责任编辑:

近年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被广泛关注,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途径,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学校以“劳动浸润成长”为劳动教育理念,以培养“劳谦君子”为劳动育人目标,围绕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学科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构建起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厚植劳动情怀,培育劳动品质

学校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学科教育资源,以劳动教育模式为蓝图,开设基本的劳动课程,夯实劳动教育根基,构建起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

一是传承劳动文化。

学校利用多种方式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品质:结合德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校本课程、主题班会课等课程宣讲劳动文化;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聘任当地非遗传承艺人、民俗专家、大国工匠等进校开展讲座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美食文化、创客文化、工匠文化、编织文化、百草文化、非遗文化等各种劳动文化。

二是弘扬劳动精神。

学校通过开展学习劳动模范事迹、大国工匠事迹、身边劳动模范事迹等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聘请当地企事业单位中的技师、工匠、劳动模范等优秀人才开设个人奋斗、企业发展、技能提升等指导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是扎实理论指导。

劳动教育的各类实践都不开理论课程的指导。学校的每节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都有劳动理论课程为向导。劳动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劳动技能理论指导,为厚植劳动情怀奠定基础。

每周1课时的劳动教育文化课程推动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是学校劳动育人的重要实施路径。劳动文化教育促使劳动课程落地生根,为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丰富劳动载体,活化劳动形式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设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构建起劳动教育的基本课程体系。

一是立足真实生活。

学校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编写了一套1-5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劳动知识、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四个板块。且每个板块又从学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编写。教材从每个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劳动能力出发,设计不同年级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各个教材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层级的递进和提高。

二是扎根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的基础。学校通过开展“校园种植”“工厂实操”等各种扎根于身边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三是深化职业体验。

学校通过开展“图书管理员的一天”、“食堂小帮厨”、“我当小老师”等各种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职业的从业特点,体会劳动艰辛,增强劳动感受,提高实践能力。

四是服务社区社会。

学校联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特殊人群服务、交通协助服务等服务类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五是培育劳动技能。

学校通过开发农耕类、烹饪类、布艺类、手工类等校本课程及各种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农耕、烹饪、缝纫、手工制作等各项劳动技能。

拓展劳动路径,延伸劳动广度

学校积极拓宽劳动教育场域,开发各类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场地。同时,学校积极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拓展学生的劳动途径。

其一,劳动基地拓宽劳动场域。

学校致力于开辟各类劳动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劳动途径,在“寓劳于乐”中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素养。学校开设的基地主要有:体验传统农耕劳动之美的近150平方米的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大展厨艺的的餐厅实践基地;培养动手能力的手工艺创作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创客实践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磁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轻工业实践基地;以周边超市为主的志愿实践基地等。在各类劳动场域中,拓展了学生的劳动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图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一角,于清校长与学生一起共享劳动成果


其二,劳动整合促进劳动发展。

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精心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形式,促进劳动教育的整合实施。

一方面,学校积极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开展校内外“文明一起走”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与社会实践的契合点,在劳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讲力度,转变家长劳动观念,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整理、扫地、洗碗、洗衣、煮饭、修理、花草宠物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积极争取社区街道、学校周边单位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其三,家校协力延伸劳动广度。

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劳动,家校合力营造积极劳动的良好氛围,学校聘任了学生家长杨秀芹同志为剪纸艺术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于慧芝为雕刻艺术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宋园园为烘焙艺术指导教师,学生家长赵绍花同志为田园种植指导教师。通过本次聘任拓宽了劳动教育途径,增进了家校合力。

创新劳动比评,建立多元评价

学校在学生掌握基本日常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制定学生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评价记录表。学校还利用企业微信逐步建立学生劳动教育电子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及时上传个人的劳动教育过程性材料,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老师留言等,家长可以再通过学生端浏览评价详情,家长和教师随时都可以浏览学生的评价记录。同时,学校建立劳动实践教育成长档案制度,将学生的劳动课程、劳动清单、劳动各类实践活动、劳动技能比赛等都纳入学生的劳动评价范围,形成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

图为学校日常评价记录卡、劳动教育期末评价表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逐步完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将继续通过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途径,将立德树人的劳动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文/关亚婷 张娜娜,图片由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