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玉泉小学:学程再造 就这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发布时间:2022-05-30 13:59:06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高峰 | 责任编辑: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指向,致力于幸福教育育人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不同教育领域形成了一批教学成果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被列为国家、北京市和区级科研课题,获得了北京市和海淀区的各类教学成果奖。其中,有1项获得北京市政府成果二等奖,6项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学校教育要怎样培养人,才能让他们成为不惧未来变革的有准备的人?玉泉小学人才培养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上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开展学程实践研究是玉泉小学保持十年来优质教育成果、开启在海淀区继续保持优质的重要的举措。

学程再造

学校明确“课程重构、学程再造”。学程再造,以课程中的层级设置以及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学程研究。

从知识深度等级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问题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么去。DOK理论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4个等级。鉴于理论研究,以DOK知识深度等级为实施依据的学程设计研究方向,将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发展巧妙融入日常学科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式的深度学习。

学程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生开展真实性学习时需要经历的步骤、环节或程序等,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而当真实性的深度学习发生时,探究机会才能保证,学习体验才能产生,高阶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学程设计依据知识深度等级,将原本平面的每级课程内容进行知识所需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立体化建构。通过设计不同层级的问题串引发相应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和活动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从课程内容、学程设计与DOK等级和思维水平发展同步推进,形成了立体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指向学生高阶思维水平的发展。

学校首先从“课程重构”入手,建构了既兼顾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课程体系。我们建设了学科课程群,每个学科都在基础、拓展、实践三个环节增加了丰富的有梯度的学习资源。为了使这样的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和稳妥落地,学校借助了DOK知识深度等级理论来对课程实施进行设计。

在教学活动或任务设计时,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设计具有不同认知水平要求的活动,这既是对学科内容本身梯度性的积极回应,也是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内在需求,教学任务的最终目标指向是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构建了基于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发展的学程体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设计不同等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从低阶走向高阶。

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这条路上遇到问题时适时获得支持与帮助,学校配套研发了资源包、工具箱和脚手架,在学习的过程中按需使用。另外,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有效实施学程的必要保障,所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选择独学、对学、群学的不同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或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与迁移。

科学实施

其一,以知识深度等级理论为依托的教学设计研发与使用。寻找学生思维的盲点,确定问题的性质,借助知识深度等级形成问题串,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这节课提供了学生比较丰富的学习工具,把知识转化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会操作会表达,会思考,会探究,会合作,会创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有趣”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其二,辅助条件研发与使用。通过辅助条件的助力,把知识转化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实现自我建构和共同建构,进而形成高阶思维。

如教育界一直感兴趣的玉泉小学精心研发的学程“脚手架”,它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落脚点,然后把学习到的新知识安放在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根据知识点为学生思维发展做铺垫、联结、节点、引桥、延伸、统合的学习支架。

其三,学习组织形式设计与使用。学习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切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此阶段,一般采用“独学”“对学”“群学”三种组织形式。

独学是对学习个体而言。一般情况下,课堂上的学习从独学开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首先是独自学习。对学一般是两人组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合作共生。群学一般由四五个学生组成。这种“小组漂移”的学习形式这也正体现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学习样态,也呼应“学程”的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这三种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知识共享与实践、提问与质疑之间建立联系,深化学习智慧,形成了学习共同体。随着学程的开展,学校还将引入更多的学习组织形式,让学生走得更远。

其四,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使用。在学程的实施中,明确了教、学、用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能力。

教,就是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给予,教师在引领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学,就是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借助学习工具(如思维图等)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小组内进行交流,思维在交流中不断地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和创作性思维。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够看到他们思维的过程和进步的过程。

用,就是学生经过尝试后,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但能利用方法,独立解决同类问题,还能用此方法进行关联,触类旁通,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

评价落实

在“学程”实施的过程中,明确了为什么“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得如何要通过评价来反馈,通过评价来落实。

学生层面。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通常用的是“过程性”评价。“学程”实施,特别凸显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教师层面。学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推进,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撰写教学设计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考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课堂观察评价。课堂观察,特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一节课或一系列课学习过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教学经验和规律,从而发展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成绩。最终目标是,在借观察、研究和借鉴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己达成一种教学文化自觉。

课堂观察主要观察三个纬度:第一,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第二,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如独学、对学、群学,以及采用的工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达成了这些学习目标?第三,教学的过程必须是检测的过程,用什么方法、如何检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和内化以及迁移了这些学习目标?

近年来,玉泉小学的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课程的实施,学校内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校园的教育生态,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肯定和赞赏,实现了学校的幸福发展,学校的办学声誉迅速提升。

(文/高峰,图片由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