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沣西实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站在舞台中央

发布时间:2022-09-30 14:35:58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王德华 | 责任编辑:

在西安西咸新区林林总总的学校里有这样一所学校,从建设的那天起就紧紧抓住创新育人这个牛鼻子,靠滚雪球稳扎稳打,五年迈出五大步,迅速实现“四高”与“四新”目标,即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新学校、新设施、新理念和新的评价体系,它就是沣西实验学校,也是西咸新区唯一的一所实验性九年制学校。 

建校五年来,学生从当初的220人增加到3000人,教师从 20 人增加到200多人,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益智创新竞赛,获奖人数500多人次,学校获得的区级以上荣誉达百余项。其发展之迅速、特色亮点突出令教育界同行刮目和赞叹。

涛涛渭水,悠悠沣河,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它们从这里流过,又在不远处汇合,不舍昼夜,记录着沣西实验学校的发展足迹。


情满校园写春秋

最早跻身“海绵城市”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它刷新了“西北第一”。沣西新城每前进一步无不体现出创新引领。沣西实验学校的建设顺应海绵城市创新大潮,太阳能发电、干热岩取暖、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等,成为名副其实的“海绵校园”。可谓生态校园景如画,创新设计贯西北。学校总投资3亿元,建起智慧报告厅、智慧图书馆、室外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千人餐厅和公寓楼等。教学区教室及功能部室160多间,包括跆拳道馆、陶艺室、厨艺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书法、音乐教室、科学教室、STEM创客室、航空航海实验室、机器人实训室等。这些场馆均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方百计让每个孩子站在舞台中央是沣西实验学校创新育人理念的集中表现。

认识差异:人人是才,个个精彩。

懂得差异:人人有才,个个出彩。

尊重差异:人人成才,个个光彩。

从一开始,他们就将这一育人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好学校离不开一个懂教育充满情怀的一校之长,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过硬的教师队伍。

2017年初,在众多的校长人选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副校长杨振德拔得头筹,成为最佳人选。

人到中年的杨振德,骨子里充满了黄土地后生的刚毅质朴,与干事业的意志与恒心,更具有迎接新事物的挑战与创新特质。他以身作则,高擎教育改革大旗,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与全新的教育教学创新设计使他在这个新环境里如鱼得水,每天忘我的工作充满了创新驱动力,引领着沣西实验学校乘风破浪,取得长足发展。


培根铸魂育新人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杨振德深知,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他带领校领导班子首先从思想观念到每一项举措,坚持教育创新理念,进而带领广大教师以崭新姿态全身心倾注于修身养德、教书育人上,多措并举,确保让每个孩子站在舞台中央,不会掉队,实现最大进步。

沣西实验学校教师普遍学历高,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但经验不足,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很快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提升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从育人观念到教学研究,从师德师风到各门学科,从班主任到科任老师,人人都有业务晋升计划,个个都有行动目标,呈现出争先恐后的学术气氛。学校出台了细致的考评办法,引入激励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教职工为人师表本领的快速提升与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激情洋溢的校长带出了温情满满的教师队伍,学校形成了“双动力四模块六途径”师资培养机制,经过综合培养,一支“结构科学,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涌现出省市级教学能手20多人,区县级教学能手30多人;特级教师、省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勤于钻研、乐于奉献。


筑牢人生大舞台

教师素质大提高,牢牢站稳了讲台,推进每个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学校引导、培养班主任、科任老师,针对不同家庭的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那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加强心理辅导、思想关爱、行动引导,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显身手,与大家平等学习竞争。班主任、科任老师为他们建立了成长档案,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了美丽而富有希望的种子。

种子再好也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等才能发芽,有望开花结果。沣西实验学校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先进的现代科学技能,全面的社会公民意识,广阔的国际交流视野”的育人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分阶段突出重点、分年级逐层推进、分内容逐项落实,拓展德育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拓宽六种育人渠道——筑牢课程育人根基,增强文化育人氛围,增添活动育人乐趣,提高实践育人参与度,着眼管理育人好效果,实现协同育人全覆盖。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国际化视野,精细化管理,小班化教学,多元化培育模式,与西安五大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还与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交流互访机制,获得了“全国特色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课堂上,老师用轻松严谨的教学方法来和孩子们沟通,力求做到每个孩子都能听懂,都会做题。

教学中,大胆创新课程改革,让学习小组共学,不仅摒弃守旧的学法,还让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下取长补短,增强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浓浓友情。 

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经验丰富的“老外”教授同学们纯正的发音,同时告诉大家西方的风俗文化,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

杨振德校长经常这样说,只有校园是多彩的,活动是丰富的,学生才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得快乐、学得健康、学得收获满满,根基才扎得牢靠。几年前,中巴国际足球实践基地落户沣西实验学校,巴西足球教练通过系统化训练,增强了同学们的意志与体能,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足球队经常外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西咸新区争得荣誉。

小篮球运动成为学校体育运动第二个突出亮点。一到九年级,班际之间比赛常规化,2022年夏季,学校参加全省少儿篮球比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冠军。

班级啦啦操训练常态化,每次外出比赛成绩不凡,曾经手捧冠军满载而归。棒球大赛、接力赛、小小主持人、汉字规范书写大赛、动漫节、小记者采风、校长陪餐日等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师生互动,突破了“零”距离教学。还有诸如钢琴、舞蹈、打腰鼓、打太极拳等成为学生的选修课,专业老师的细心教导与手把手训练,使得每个同学都得到在舞台中央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表演技能,又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近年来,学校学生多次参加机器人挑战赛,50多人分别斩获陕西一、二、三等奖,多名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获得奖项,129名学生通过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多人参加陕西省电脑制作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

记得2021年4月15日,这是沣西实验学校师生最难忘的日子,“畅想科技 智创未来”中科夸克MINI科学院授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标志着中科院旗下西北首个校园MINI科学院正式落户。“同学们,海洋从哪里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给同学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一组组数据,一幅幅精彩图片,大家全神贯注,激发了追问与思考,畅游在现代科学的海洋里。

今年端午节,学校老师为学生们进行传统节日及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人人动手做香包,不少同学还把自己亲手做的心仪作品亲自送给校长和老师,表达他们的拳拳赤子心。

沣西实验学校在变,学生的学习锻炼生活的习惯在变,人人礼貌先行,文明之花盛开校园。


“实验”效应传天下

潜心五年磨一剑,光彩夺目映三秦。沣西实验学校通过创新实验,跨进三秦大地名校行列,实现了智慧教育全面育人 ,减负提质,五育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荣获西咸新区第一批文化示范校,西北首个中小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西北课改名校教师研修基地,西安市优质教育十强校,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课题先进科研学校,西北课改名校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重点特色实验校等多项荣誉,多项创新工作成为“西北第一”。

家长们都说,孩子进入沣西实验学校吃得好玩得好学得好,使人放心,令人满意。此话通俗地诠释了学校采取的“食堂革命、五大类近百个社团活动与开设十大精品课程、打造智慧图书馆、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深入人心,卓有成效。学校乘势而上,更加助力“名校+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与甘肃张掖结对子,共建友好学校。一些全国性、国际性的教改教研与思政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现场会在此举行,每年都有来自全国的名校长、园长、骨干教师走进沣西实验学校取经学习,达上千人次。

前不久,西咸新区主动请缨,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打造国内首个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沣西实验学校也迎来民转公的华丽转身,最大程度地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杨振德校长说道:“管委会领导的远见卓识与崇高的教育情怀在时刻感召着我们,更加增强了教育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大方向,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不断改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未来接班人。”

学校获得“新城艺术教育示范校”“新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美育成果展演优秀单位”等称号。多名学生获得“沣西新城美德少年”“西安市好学生”“西安市优秀少先队员”“西安市三好学生”“陕西省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在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上,实验学校一路高歌,阔步前进,迎接辉煌的未来。

(文/王德华,图片由沣西实验学校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