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申建民:教师的关键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28 13:34:41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申建民 | 责任编辑:

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的筑梦能力是未来梦之队创新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要具有面对中小学生科学施教、成功筑梦的教学力、教育力、领导力、发展力等关键能力。

教学力是中小学教师以良好的学科素养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能力。新时代的教学要引领学生成为兼有学习能力和学术潜力的新时代学生,教师要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准确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拥有清晰完整和科学规范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学科学术研究最新动态,理解学科的社会价值,懂得本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站稳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才能更从容地引领学生走出机械训练的桎梏、单纯应试的泥沼、简单僵化的学习,才能更自然地引领学生走出单薄的教辅资料,走出单调的教室,走向有内涵的校园学习,走向多彩的社会生活。基于学科、面向社会、引领学生理解学科本质、掌握学科原理、运用学科方法、迁移解决社会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力是学生“学会”的源头活水、“会学”的神来之笔、“乐学”的心动会意。教学力最底线的要求是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

教育力是中小学教师以良好的自身修养引领学生建树人生理想开启综合性实践的重要能力。新时代的教育要引领学生成为兼有实践能力和生命活力的新时代学生,教师要能够从宏大叙事中准确理解自然世界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国家宏观政策,了解其中的基本常识;能够洞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重大时事变迁、关系格局,了解其中的基本脉络;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学生对接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能够把有关规律、政策、时事的理解融入个人坚定的职业理想、教育信仰、人格修养和修身养性,用深刻的教育理解影响学生的发展规划,用严谨的理性光芒引燃学生的思维之火,用磁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学习效仿,用表里如一的勤勉带动学生的躬身入局,用细致入微的关爱感动学生的内心。基于人性、面向未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和积极利他、领悟社会本质、主动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教育力是学生“知之”的源头活水、“乐之”的马良神笔、“好之”的自带动能。教育力最低线的要求是不能把学生当做听话的奴隶、管制的对象。

领导力是中小学教师以良好的工程学养引领学生配置成长资源开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能力。新时代的教育要引领学生成为兼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传统精神与现代视野的新时代学生,教师要能够从古往今来的文明与文化中汲取创新发展的营养,从国际国内的信息资源中获取为我所用的价值,能够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和条件,能够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聚焦学生成长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拥有设计思维,做到教学统筹,有效组织实施,搭建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学业发展、社会需要与学生成长的桥梁,建设联合学习、共同研究、服务学生、服务成长的教学组织。在多元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视野开阔、开放包容、广征博引、为我所用,像科学家那样思维、像工程师那样设计、像建筑师那样施工、像军事家那样决策、像政治家那样组织。基于成长、问题导向、引领学生思维灵活、善于综合配置资源、敢于拼搏、勇于胜利、承受挫败的领导力是学生“优秀”的源头活水、“优秀”的充足理由、“卓越”的不二法门。领导力最低线的要求是不能框架学生思维、否定学生创新。

发展力是中小学教师以良好的学习素养引领自我坚持开放包容开启研究性工作的重要能力。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新的启示之源,教师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提升的高度,教师的学术气质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式和发展样态。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持续学习着的学者,学习理论更形成自己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表达,形成自己的系统教育教学主张;学习名师名家名校的经验更积累并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学习鲜活的社会更让自己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学习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让自己成为点燃学生生命激情的一团火。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持续研究问题的研究者,研究学生的认知问题,形成简洁有效指导学生更好认知的理念与策略系统;研究学生的行为问题,建设有效影响学生更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与文化系统;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形成理念上下贯通、路径四通八达、方法左右逢源的观念和操作形态;研究学生所有的不确定性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优化,在优化中提升。基于发展、面对问题、成果导向、引领自我不断从优秀走向杰出、从杰出走向卓越的发展力是教学创新的源头活水、教育创新的神来之笔,是学生发展的幸运,是教师本人的幸福。

(作者申建民,系河南濮阳县第一中学校长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