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冲突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2-12-12 09:41:47 | 来源:中国网教育 | 作者:申建民 | 责任编辑:

“学会”是学科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表现。“学会”通常表现为对于特定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与已经习得的知识共同形成体现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能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原理、方法等进行解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这个“学会”的过程解释为认知建构,儿童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就是一个逐步实现认知建构的历程,而且是一个充满认知冲突和不断重构的过程。

认知冲突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学要重视不断制造适当的认知冲突。儿童生来从0到1的认知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的,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兴奋,之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学习进阶也都发生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之中,并依托已有的认知作为基础。现实的情况是:学习情境千差万别,认知基础迥然不同,个性差异普遍存在,认知冲突无处不在。作为学习动力之源的认知冲突通常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有的问题又都蕴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就启示面向未成年中小学生的教学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创意性地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们在已有认知和新知学习之间的思维活动。

制造认知冲突的方式可以区分为首尾相连的两组过程,一是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二是组织展示促进讨论。创设情境抛出问题通常在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之初,由教师提供一个真实性的社会或学术情境,蕴含一个或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调动学习储备尝试解决,探究教学法把这个过程叫做“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在基本完成问题思考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个人思考的成果,接受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点评,也听取组内同学的思维分析,不同学生观点的差异其实是又一次的认知冲突,学生们通常会为一个问题的解答争论得面红耳赤。好不容易达成小组内的意见统一,或者是求同存异,小组代表在班级内展示本组讨论结果时又会引来新一轮更大更深入的争论,第三波认知冲突简直就是“世界大战”。探究教学法把第二、三次出现的认知冲突叫做“多元互动”,基于相同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就有了学习对话共同的基础,小组讨论、班级交流都成为了同一问题情境下认知冲突的迭代升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认知冲突的终结者,教师的裁判性结论很容易浇灭好不容易点燃起来的思维之火。

认知建构是“学会”“会学”的表现,教学要重视创造促成认知建构的每一个机会。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有的“学会”都是学生自己认知建构的结果,所有的“会学”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表现,教师主导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建构的空间,还要进一步创造促成认知建构的更多机会。

与教学中的两组三次认知冲突高潮相对应,学生的认知建构有穿插其中的四次重要机会,一是学习新知之初“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后的学生自主尝试调取知识储备尝试解决问题,二是小组讨论引起的自我质疑和完善,三是班级展示交流引发的理解巩固和归谬矫正,四是情境问题学习活动后的迁移应用和拓展学习。

学习新知之初的“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把学生吸引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新情境、新问题、新知识与原有认知之间的差异性就会激起学生对于获取信息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知识保持一致的部分得到强化,与原有认知产生差异的部分则动摇了原有认知,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辨别真伪、去伪存真、重构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质疑新情境中蕴含的新知,也会引起对于自我“阅历”认知的质疑,在质疑中纠结、取舍,最终形成新的认知,探究教学法把这个过程称为“自主探究”。刚刚建立起来的新知,经过小组讨论、班级展示交流后迅速受到冲击,有一番纠结不断、艰难取舍,在“兼听则明”的背景下,学生逐步靠向“合作探究”的结论,完成了接二连三的颠覆与重建,这个过程是惊心动魄的,也是刻骨铭心的,正是因为惊心动魄所以学生沉浸其中才有了深度学习,正是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学生能对新知学习和学习建构牢牢掌握。完整的情境问题学习结束了,但学生的认知建构还需要继续,探究教学法强调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目标探究”“拓展探究”。对照学习目标的质量描述检查自我建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反思学习建构的过程提升认知的逻辑性和流畅性。

作者简介:申建民,河南省濮阳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高中分团副团长、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研究员、湖北科技学院兼职教授、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编著出版《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等35部著作,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本文由“田野工作坊”供稿


“田野工作坊秉持“绿色教育,营建生态,涵养生命,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就学校,支持家庭,引领社会”为愿景,本着“自觉、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建设学习成长共同体,以团队的方式实施“学术沙龙,共建共享,内引外联,抱团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网教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