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繁峙县:县域课改整体推进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15-01-09 15:46: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培东 | 责任编辑: 中小学频道

繁峙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北依北岳恒山,南达五台山风景区腹地,东与河北省接壤,西界历史文化名城代县,滹沱河贯穿全境。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辖3镇10乡1个居民办事处,402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繁峙县城是国家级卫生县城,繁峙县砂河镇是国家级卫生镇。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153所,教师3270名,在校中小学生39733名。

2011年秋季学期,繁峙县委、县政府热切回应群众的呼声,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的又一件大事来抓,响亮地提出“打造繁峙教育品牌,建设晋北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在全县公开选拔教育局长。县教育局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教育大家访活动,在充分调研、座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把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移的思路,明确地提出:抓课改、促教学、提质量,提速、创新,再铸繁峙教育新辉煌。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县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倾力课改,用科学的方法搞课改,从课堂唤醒真、善、美,培养良好性格的最基本工作做起,低起点、高定位,实施生本教育,落实立德树人。通过“‘10+3’县域课改整体推进办法”高效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20’字教学新模式”引领学生的快乐人生,让“享受教育”注入教师心田成为践行课改的动力源泉。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繁峙教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外出就读学生大批回流,农村教育生机勃勃,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2013年7月17日《山西日报》以《倾力教育 聚变惠民》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育之重——带着感情抓课改

繁峙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辉煌,当时考入北大、清华优秀学子多达12名,有10多个周边省、县的学生来繁峙就读,繁峙人因教育而自豪,老百姓对教育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末,繁峙教育在滑坡中走向低谷:中考在忻州市14个县市中,排名第12位,高考文理两大类达线滑至两位数;学生流失严重,2010年、2011年,两年累计流失3117人,两年中考前200名优秀学生,400人中只有44人留在本县读书。质量下滑、学生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许多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从教热情消失,精神变得委靡,失去了对教育工作的信心,怨声载道;许多家长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为了全家人的希望,承受着外出就读的高昂费用,骂声不绝;一些孩子远离家乡读书,在缺失亲情关爱下性格变得孤僻、敏感或暴力,问题丛生。县人大要求教育部门整改汇报,政风行风评议要求教育部门说明答复。

繁峙教育怎么了?2011年8月31日新上任的张占羽局长面对内外交困的教育局面,几度犹豫几度愁。但,每次和老干部、老教育工作者座谈时总是给底气、给鼓励,每次深入学校和老师们交流时总是被鼓舞、被期盼,每次坐在教室里听课时总是被孩子们的童真和渴望求知的眼神所打动。“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之重,重在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份责任,这是一种担当,这是一个被需求的职业,这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千家万户,尤其是需要带着感情去做的工作。“人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腐烂,一种是燃烧。”曾在政府多个部门和乡镇基层工作过的张占羽同志,用高尔基的这句话激励自己和领导班子的同志们,毅然拿出了拼一拼、搏一搏的决心,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全部的心血倾注于这项神圣的事业中。

繁峙教育怎么搞?——课改!在客观分析了传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学生死记硬背,熬时费力,潜力已经挖尽的现实状况后,面对省内外许多学校、区域轰轰烈烈的课改热潮,在全系统用征文的形式进行课改大讨论后,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热望中,教育局果断做出决策,明确提出“抓课改、促教学、提质量,提速、创新,实现繁峙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课改之重——带着思想抓课改

繁峙的课改怎么搞?如何把课改做深入、做扎实,使其成为打造繁峙教育品牌的突破口?如何在全县大面积推开?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11年秋季学期,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想要改革者的面前。

每年接近10%的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7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将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或走向社会;80%以上的一线教师因没有进行过全县性课改通识培训而缺乏课改的理念和实践操作常识;90%以上的学校围绕升学进行着应试教育而缺失了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公共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意识;几乎100%的家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应试教育的最高目标而不懂得孩子需要心智与人格的成长。面对当时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认识环境,在认真学习研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后,繁峙课改的基础理论支撑与基本思路、推进课改的路线图跃然纸上,践之于行。

低起点、高目标,理论支撑,顶层设计

针对农村教育问题,低起点、高目标,定位课改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应该是最能够“接地气”的地方,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应试教育阴影下,和城市教育相比,失去了师资、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竞争优势的农村教育,转而在时间上硬挤、在知识上硬灌,提倡的是领导辛苦、教师吃苦、学生刻苦的“三苦精神”,走向极端的应试教育让本来能够体现出人性中最纯朴、最善良、最真诚的“接地气”的农村教育走向了畸变——“学困生”越来越多,“问题少年”大批出现,心智品质、公共精神缺失,胆怯、封闭、厌学膨胀、再膨胀……繁峙的课改虽然是低起点,但定位必须要高,必须一步到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生本课堂,营造精彩课间,唤醒学校生命,还原教育生态,回归教育本质,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针对农村孩子特点,接地气、回原点,生本教育

支撑繁峙县课改的基本理论有:

1.以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得转化评价的过程。

2.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3.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在每种学习方法指导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

教学方式 记住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教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身、心、灵”发展的需要包括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人首先要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是安全的需要,在人身得到保障后开始追求心理的需要,渴望获得社会归属感,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自我的认同。在基本需要实现之后,人又开始寻求精神之旅,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精神的需要能够促进人健康地成长,提升整体人格。

5.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

6.“教育即生活”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使其生活本身的价值在教育中凸显出来,让他们能够从当下的生活中得到乐趣。陶行知先生提出“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打基础、炼真功,四大工程,层层推进

▲视野开阔工程

从2012年春季开始,教育局先后组织了1200余人次,走出去学习。组织砂河二中、彩璟小学、砂河中学、繁城中学等课改校的骨干教师三次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取经;组织校长、教师、教研人员赴太谷县参加“全国第三届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暨现场交流会”;组织中心校长参加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暨新课堂教学精品课展示会”;组织县乡两级教研人员参加重庆綦江区“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大型报告与交流会。10多所学校自行组织教师纷赴衡水中学、新绛中学、泽州一中、阳泉十二中、太谷侯城中学、汾西第二小学、长子红旗小学、忻州七一路小学等学校学习取经。县教育局在每次外出学习后,总是趁热打铁,及时组织座谈会,让外出学习教师及时谈感想、谈体会、谈思路、谈做法,把先进的经验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从2012年春季开始,教育局先后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李炳亭专家、山西省委党校张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缑国禧校长、太谷县教研室张四宝主任以及山西省教科院、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的10多位专家学者来繁峙进行“请进来”讲学。

▲教师培训工程

为了弥补历史的缺失,从课标、教材到理念、方法再到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县教育局于2013年7月15日起组织了全面系统的课改全员大培训。这次大培训利用暑期休息时间,历时31天,投入一百万元,小班化教学,内容充实、规模空前。受训教师、管理人员、教研人员达2256名,聘请了教育部课程标准制定专家3人,聘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电教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杏花岭区教研室、清徐县教研室专家10名,聘请教育发展强县太谷名师15名,聘请省内名校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成成中学、外国语学校、凤鸣中学等名师8名。众多的专家、名师在繁峙县交错授课,传经送宝,把繁峙教育推向了时代的前沿。大培训整体提升了繁峙县中小学教师掌握课标、驾驭教材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整体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能力;展示了繁峙教育的风采,营造了教育的良好氛围,使繁峙教育与先进思想理念全面接轨 。

▲教研科研工程

为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县教育局广泛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领导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促课改、进课堂、听万课观摩研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教学三项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组织了结队帮扶,联片教研,基地校辐射,送教下乡等教学教研活动,探索开展了网络教研、微课、微格教学;承办了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赛讲活动;组织500多人参加全县教学观摩赛讲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活动、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和优秀文章评选活动;组织1800多人参与了优秀教学文章大评比。

从局长到一线教师全部听课、评课、观摩、研讨。中小学校长年均观课量达120多节,教研人员年均观课量达150多节。参与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6个,落实县级小课题62个。评选优秀导学案撰写者83人,评选出优秀心得体会、教学感悟159篇。向省市报送优质课114节,优秀论文350篇,优秀教学设计245篇,优秀校本课题17个,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5个。

▲展示提升工程

  在教师中开展观摩赛讲活动和在学校间进行课改展示交流是繁峙县推进课改的成功经验。两年来,在人人参与充分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基础上,县教育局分学段、分区域组织规模宏大的新课堂教学观摩赛课活动,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换,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两年来参与赛课教师达到500余人,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不断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实现自身价值。此外,教育局组织县级课改校轮流进行课改展示,从小组建设到课内展示,从班组文化到校园艺术,从导学案的编制到教师点评、点拨、追问、讲解,从教学模式到育人理念,学校课改的方方面面都要在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展示。2013年5月10日教育局根据课改进程,组织了1800多人次参加的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议,这次会议现场观摩了彩璟小学、砂河二中两所县课改校的课改工作,有40名一线教师参加了“课改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有286名教师参加了“我心中的课改”征文活动。会议还邀请了省教育学会陈晓力秘书长,省课改专家安秀堂老师和市局领导,现场会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找办法、定模式,四轮驱动,深化课改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课改的主旋律是区域推进,核心部分是课堂改革。两年多的实践,繁峙县用“‘10+3’县域课改整体推进办法”高效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20’字教学新模式”引领学生的快乐人生,以“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和应用”、“学生课堂展示规范”和“教师课堂点评、点拨、追问、讲解”四轮驱动深化课改工作。

实施“12345”教育新模式构建工程

“12345”教育新模式构建工程:即坚定一个信念,落实两项工作,紧扣三个抓手,营造四维环境,做好五项保障。

坚定一个信念:即,教育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途径和唯一选择。

落实两项工作:即,构建起有体制、有机制、有生机活力的学习小组;构建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为基本框架的“繁峙县‘20’字教学新模式”。

紧扣三个抓手:即,导学案的编写;课堂展示的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点拨、追问、讲解。

营造四维环境:即,营造团结互助的班组文化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气氛浓郁的研究学习氛围;营造各方支持的舆论环境氛围。

做好五项保障:即,师资培训、教研学研、考核评估、经费保证、信息支撑。

实施“‘10+3’县域课改整体推进办法”

“10+3”县域课改整体推进模式,是繁峙县课改工作提品位、上档次的规划图和进程图。“3”既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课改工作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县全面铺开,也指全力打造砂河中学、砂河二中、彩璟小学三个学段的三所学校,使其早日成为全省课改品牌校;“10”即,在先期繁城中学、逸夫小学、笔峰小学、砂河四小、大营小学5所县课改实验校的基础上,新增东城学校、北城街小学、砂河一小、兴旺庄小学、横涧小学5所学校为县级课改实验校,全县上规模课改实验校达到13所。五所先期县课改实验校要逐步打造成为市级以上课改名校,后期增加的学校,要打造成为县级课改名校。同时要求在杏园、下茹越、光峪堡、东山、金山铺、岩头、柏家庄心、神堂堡等八所农村中心校分别选定一所农村课改样板校,保证全县课改工作整体推进、整体提升。

实施“20字教学新模式”

“20”字教学新模式:整体设计—问题开启—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梳理延伸。

整体设计——教师编制导学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整体化学习的需要,强调在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学习方案、展示交流等设计上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整体化设计是针对以知识点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满堂灌、满堂问的传统教学设计而提出的。

问题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以问题去开启。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来讲不再是授鱼和授渔,而是开启引擎,点燃学生心智激情。

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能把需要理解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确立的价值观念等教学任务体现在做一件件事情的过程中,体现在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或实施的项目中。

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进行的,教师的作用是针对悬而未决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追问。自主学习环节,中学上自主学习课,小学根据学习任务、学生在校时间安排,以课内自主学习为主,课前“自主课”为辅,家庭作业可设计自主学习环节。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基于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上的默契合作,是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展示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同学间交流分享收获和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点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的过程。展示交流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科目课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学阶段上展示课,小学阶段上展示课或安排15至25分钟的课内展示。

梳理延伸——梳理延伸是学习活动、学习内容的梳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化、网络化,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梳理延伸是激发思考、观点碰撞,引发更深入学习需求的过程,是一定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是一定阶段学习活动的最高要求,是下阶段学习活动的开启。根据各学校课改实际,梳理延伸应分层次,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学习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应用、学生课堂展示规范

和教师课堂讲解、点拨、追问,“四轮驱动”,深化课改

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担负着讨论问题、交流观点、质疑答案、补充看法、分享成果、共同做事、集体决策的基本职能,承载着研制小组学习方案,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合作做事的基本任务,能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治精神、团队精神、开放精神,是构成新教育模式的最重要元素。课改两年来,繁峙县基本构建起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有效运行的学习小组,一是全县中小学普遍建立起基本的组织机构,并能够依据规则选举小组长,以科目或具体学习、做事任务,安排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二是基本形成了小组议事规则、行动规则;三是建立健全了小组的评价机制;四是能够保证小组的开放性;五是进行了小组建设的培训,特别是对小组长的培训交流;六是尝试进行了学科教师小组导师制,跨年级、跨班级小组长沙龙制,优秀学习小组评选制等。根据繁峙课改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阶段普遍以4人或5人为一组,中学阶段普遍以5至7人为一组。

导学案编写和应用——导学案的编写是构建教育新模式的起始环节,针对繁峙实际,按照教学设计整体化的要求,在导学案编写中,普遍学校都能够集中优势力量,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于学期初集智式编写。各学校在进入教学实施前都能够进行二次或三次集体研究备课,课后根据具体操作情况进行修订完善,并存留待下年度完善和使用。

学生课堂展示规范——课堂展示的规范性是学习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和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所在,普遍的学校都能够以展示反映小组的学习成果,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合作,并能够迸发出学生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热情。普遍建立了一定的规范性操作要领,展示内容的衔接、学生参与的广度、问题的层次梯度、小组合作的深度都有详细的行为规范和确保高效运行的制度、机制。

教师课堂点评、点拨、追问、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点拨、追问、讲解是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点评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精准判断,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信心、热情,是激发学生高效展示的金钥匙。点拨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重在点到为止。追问有利于问题的深度延伸,有利于思维的广度扩散,是开启问题探究的金钥匙。讲解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但也是新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当学生的身心发展达不到靠自身力量解决抽象的问题时,当重点、难点的突破遇到无法攻克的阻力时,需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普遍的学校在教师的点评、点拨、追问、讲解上有较大的突破。

享受课改——带着境界抓课改

有人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有人说,“课改改到深处是制度和机制的建设”。繁峙教育局的领导班子在课改之初就想到了这些问题,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要一步到位。用张占羽局长的话来说,搞课改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首先要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奖励激励,其次才是制度约束。两年多来,领导者在课改过程中的人格魅力、人文关怀和构建起来的激励机制让众多的老师有了一种超越职业感、任务感而形成的工作愉悦感,进而形成了人生追求的精神满足、生活愉悦的崇高境界修为。

课改培养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2012年春季,随着第一个课改文件的下发,张占羽局长在全县动员大会上就倡导全县教育工作者“愉快地工作、出色地发展、体面地生活”。这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下应付“备、讲、批、评”严管、细查,整天被动、机械忙碌的教师来说,确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当课改的序幕徐徐拉开时,管理理念的新气息,师生角色的转化,和谐共进的氛围,让教师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变化。张占羽局长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了“被需求、被重视、被尊敬、被爱戴”的职业情感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领导一定要关注、培养教师被学生需求的感觉,被领导重视的感觉,被家长和社会尊敬的感觉和桃李满天下时被感激、被爱戴的感觉。与此同时,在全系统开展“读书”活动,让中华经典博大精深的魅力感染人。“衣带渐宽终不悔”“化作春泥更护花”,课改让温情的爱意在师生之间流动,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师生的心中,尽情享受学生成长的快乐、自我育人的快乐,尽管在课改中付出了很多,但化苦为乐,以苦为荣,苦而有趣,苦中酿蜜,课改让教师有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课改让教师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

与课改同时进行的还有繁峙的优秀教师培养工程,这是一项配套课改的系统工程,主要内容有:

“繁峙名师”评选活动。每年评选“繁峙名师”20名,每位名师县政府每年给予1万元奖励,连续奖励三年。

“课改引头人”评选活动。分学期进行评选,评选各学校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一线教师,每学期评选20名,按照《繁峙县关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中小学教师的决定》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励。

“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表彰奖励扎根农村、山区学校,敬业奉献,用高尚的人格带动一方教育的优秀教师。

学业水平测评奖。依据各中小学的不同情况,县教育局把同类别学校编为考核组,在学业测评中,各考核组前十分之一的班级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给予奖励,五个学期,受奖教师达到了1800多人次。

观摩赛讲评比活动。表彰奖励更大层面上的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并利用每年的迎新年优秀教师课改研讨座谈会,进行表彰奖励。

优秀教师培养工程规划了师生共同成长的人生蓝图,两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境界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三晋名师2名,省、市教学能手31名,县级教学能手189名。有900多名一线教师上了县教育局的优秀教师光荣册,人数达专任教师数的三分之一强。

课改给了学生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

砂河中学的生态校园、彩璟小学的少年宫、逸夫小学的邵逸夫美德教育基地、横涧学校的平型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营小学的尾矿坝污染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驰骋和人生成长空间。学习小组突破了原有的内涵,成了学生人生团结、互助、友谊、发展的组织,小组长沙龙制,跨年级、跨班级的小组沙龙活动制,让学生在校园内外更加生动精彩。跨年级、跨班级的小组导师制,让师生结成了更大的学习小组。两年多的课改实践,始终伴随着的是学生的变化,农村孩子的胆怯、封闭、自私、厌学被大胆、开放、无私、爱学所取代,大胆的争论,踊跃的发言,热心的互助,自信的展示,课改让孩子们个性化成长,课改让孩子们成长在幸福欢乐的海洋中。

课改为繁峙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课改让繁峙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总是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喜悦。

2013年高考,全县文史理工两大类二本B以上达线人数比2012年翻了一番还多60人,总达线数向300大关靠近。中考在14个县(区)市排名比上年进步了五个名次,实现了名次的翻倍提升,又创造了繁峙中考跃进幅度最大的奇迹。500分以上中考优秀生升入本县高中比例比上年提高了22.4%。

2012年秋季开学有1400多名外出读书中小学生回流本县就读。2013年秋季开学,又回流学生848人。

课改让繁峙教育变得更加均衡优质,最先确定的八所县课改校本来是繁峙县中小学校中的薄弱校,如今,砂河中学的“问题探究式”,砂河二中的“教学三步骤、课堂四环节”,彩璟小学的“分学科问题导学”,逸夫小学的“三课六环节”,笔峰小学的“一课三步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快步迈入课改名校、教学强校之列。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繁峙教育人在享受课改带来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享受着课改带来的一个个出人意料的变化,一次次生动精彩的瞬间,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靥。尽管繁峙的课改还很短暂,还很年轻,但我们相信,繁峙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