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魅力校长崔建社:领航牡丹花城的国际教育

发布时间: 2015-01-10 15:02:3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中小学频道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一提到“诗都”“花都”,人们就会想到洛阳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所谓“洛阳牡丹甲天下”。千年帝都,牡丹花开,在这座古都上盛开出一朵国际化教育的奇葩——洛阳国际学校,而这所国际学校的掌舵者——崔建社,有着独特的经历,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让学校获得河南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洛阳市2012-2013学年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洛阳市民办学校星级评估中独占鳌头。他个人也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十大杰出人物、2013新华网创新型校长的殊荣。那么,崔建社拥有什么魔力促使这所国际学校迅猛发展,成为豫西璀璨的明珠呢?本期,让我们走进魅力校长——

 

他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掌握方法;

他探索智慧课堂模式,探究任务单教学法,在一年半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他融西贯中,笃行致知,将传统教育国际化,国际教育本土化,培养洛阳国际教育的“牡丹花”;

……

他就是河南洛阳国际学校校长——崔建社。

崔建社,新西兰籍华人,祖籍洛阳。资深国际教育专家,曾先后担任过新西兰教育学院副院长,新西兰教育部、劳工部高级官员。被中国教育部聘请为国际学校评估专家组成员。

从做小学教师到做大学教师,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管理,从学校管理到政府管理,从国内到国外又重新回到国内学校管理,崔校长一直观察着、体验着、反思着、寻觅着,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如何让国际化教育本土化?

从海外回归故里,将国际视野注入牡丹花城

重回故里只为圆一个梦想

2012年7月,为报效桑梓,他放弃在新西兰优厚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带着对家乡的眷念,承载着故乡人民的重托,应邀回到牡丹花城,担任洛阳国际学校校长。

崔建社校长回忆自己的经历说道,在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他幸运地成为第一批考生,之后教过小学,当过民办教师,也教过初中、高中,到了大学做了十多年教授,带过研究生,国内教过,国外也教,国内搞管理,又到国外去搞管理。当看到国外孩子上课轻松活泼,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时,他不禁叩问:为什么国内的孩子不爱学习甚至抵触学习?为什么国内评价孩子“唯分数论”?难道我们的孩子仅靠会考试、拿高分就能过好日子,就能面对未来的世界吗?21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谁为这个国家的将来负责?

诚然,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崔建社得益于国家招生改革和高考制度。然而,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以“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大格局始终没变,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一考定终身的应试制度埋没了学生当中的潜在人才,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独特的经历,丰富的阅历,使他对国内、国外教育状况了然于胸。由此,崔建社点燃了心中的梦想:要让家乡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地学习,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国际化教育。

众望所归办层次最高的国际化学校

面对全球化趋势,教育应着眼于国际化。新的形势下,洛阳市教育局要求不仅引进国际教育理念,还要将国际思维注入到国内教育领域,激活国内教育体制;不仅在硬件方面体现国际化,还要在软件如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国际化。而有着数十载国内、国外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崔建社成为了众望所归的理想人选。

“这个学校能有今天只有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全了。办这么一所高层次、高质量、高起点的学校,我觉得是国家形势的需要,同时是满足一部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洛阳有部分家庭经济富裕起来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若送到沿海地区或北京、上海则不现实”,崔校长如是说。如果说洛阳给崔建社提供了国际化教育的土壤,那么,崔建社则为洛阳的国际化教育注入了新视野,更带来了新希望。承载着教育的重任,背负着家长的期望,承担着孩子的未来,洛阳国际学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崔建社更准备好了。

自办学之日起,洛阳国际学校以顺应日益国际化的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精英化管理团队占据制高点,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将超前的国际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的精髓相融合,让孩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真正的、优质的国际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崔建社心中的梦想。梦想照进现实,照亮了广阔的豫西中原。

融西贯中,笃行致知,做名副其实的国际教育

探究任务单,找到融西贯中的最佳载体

从国际化教育的理念、中外教育对比等方面着眼,崔校长认为,必须掌握国际教育理念的核心,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洛阳的水土,与传统教育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生硬照搬。而如何实现中西教育的最大融合,并让这种融合通过一种载体让同样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的教师认识、感受并传递给学生呢?这成为崔建社时刻思考的问题,既借鉴国际教育理念的核心元素,又继承发扬传统教育的精髓,让二者有机融合。

他想到儿子小时候藏宝趣事:儿子把许多玩具车、遥控器、变形金刚等“大卸八块”,不知道如何还原,担心被责骂,只好把拆卸的零件到处隐藏起来……他从儿子的“破坏”欲望里看到了儿童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于是创造了洛阳国际学校探究任务单,把知识任务化,让学生自己找知识,同时发展动手动脑能力,打破以“分数至上”的传统。

他说,中国教育是学多悟少,西方教育是学少悟多。这个“悟”实在难能可贵,注重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增长智慧,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探究任务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着眼长远发展,做名副其实的国际教育

“洛阳国际学校的发展目标,就是做名副其实的国际教育。”崔建社表示,这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国际化标准来教学,而且教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要按照国际化标准来设计实施。

首先,理念的国际化。洛阳国际学校在豫西地区首先开创性地采用了世界公认的IB国际教育理念。IBO是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简称,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教育的领跑者。IB的国际教育观是,只有当学习活动与学生周围世界的某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或产生联系时,变得有意义、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崔建社介绍,学校探究任务单,以任务引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其次,管理的国际化。在管理机制上,严格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并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逐渐过渡到文化管理的跨越。

再次,教法的国际化。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独创了探究任务单型的智慧课堂模式,凸显LYIS特色,即知识探究具体化的任务单,学以致用的智慧课堂,学能双修的ECA课程,超学科、跨学科的通才教育,接轨国际的双语教学。

最后,评价体系的国际化。学校打破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从多元智能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渠道,全面检测、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

从“教会”到“会教”,引发教育思维的全新变革

打破传统模式,让老师“会教”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否是社会认可的、用得着、用得上的呢?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职业的“传道授业解惑”定义还能满足21世纪教育的新形势吗?教育从业者们是否都在专业地在思考着、精心地规划孩子们的未来?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是否是学生们日后立足社会、面对未来竞争生存需要的?一系列问题不由自主地引发了崔建社的诸多思考。

在国内,课堂上的教师要“教会”所有知识,少有人去考虑怎么“会教”、“善教”。崔校长说,“教会”与“会教”仅一字之差,理念却相差甚远。前者是机械式的“灌输、填鸭、照本宣科”,后者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浓缩,用最有效的途径、最快捷的手段、最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转变教师角色,引发思维的变革

师资是开展国际化教育的生力军。要想做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就需要打造一批能承担国际教育任务的师资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那么,培训老师就成为崔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短期内进行国际教育理念的培训,无非就是国外的普遍做法,把知识学习任务化,让孩子动手去弄,通过学习去学会,在做的过程当中学会知识。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年轻老师掌握了基本理念后还需要再反思。”崔校长说,“但最难的在于要在任务化的环节动脑筋、下工夫,因为目前的国内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没有个性化的东西,那么现在我需要老师重点考虑怎么把知识变成任务,就是不带任何教学痕迹的,如何让学生能通过亲自操作、实践、参与、体验,慢慢去学,这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且难度也很大。”

传统模式下,教师习惯照本宣科,擅长讲—学—记—背—考这样的过程,而如何把知识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地讲授,让学生轻松掌握,则需要老师们彻底转变过去的思维模式,不得不思考如何将知识浓缩,设计成有意义、贴近学生实际的、有具体任务结果的活动。现在,在洛阳国际学校,老师们不再满足于“教会”知识,更注重“会教”带来的反差。在任务单的驱动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Facilitator role,即促进者、设计师、参与者、引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要以高超的知识驾驭能力,通过最佳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以智慧课堂启迪学生,让学生获得快乐竞争力

从苦学到乐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中国传统观念始终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不下苦功夫,是学不会的。而崔建社在国外从事教育管理十多年,经常深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看到地球另一端的同龄孩子们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充满快乐、开心的事情,他们的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天然的释放,从来没有把学习当作是令人头疼的苦差事。

“我让知识获取的渠道好玩一点,给小孩子讲好玩,有趣一点,别把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变得像小老头。把孩子天然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扼杀了,出来之后千篇一律,什么都是标准答案,我觉得不好。我们学校的办学原则里,我提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Everyone is different.(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既然存在差异,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要去和第一名比,只要在你过去基础之上有进步,只要你有变化,只要你取得了成绩,这就行了。”崔建社说道。在国外的学校里,小到校园的文化、教室的布置、学生的分班、教材的编写、讲课的方式、课外作业的形式、老师改作业的方式等,大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命和目的、培养人的方向和重点、社会环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无不体现了对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尊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且始终坚持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锻造他们立足未来的本领,养成独立自尊的态度,注重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为得到门门功课第一而骄傲。

教学四部曲:智慧课堂培育智慧学生

“我们尝试在一系列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的学科领域中,有意识地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发挥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培养适应21世纪全球经济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崔校长打造出具有国际教育特色的智慧课堂模式,即“问题引路、任务驱动、知识梳理、多元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四部曲的核心是任务驱动,能否用所设计的任务单驱动课堂的探究和学习是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一节课内,把知识浓缩,转化成要完成的任务,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打造真正智慧的课堂。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模式是符合中国传统教育实际和洛阳学生的学习实际。

目前,洛阳国际学校在小学部、中学部都引用了快乐高效、学以致用的特色ECA课程,坚持记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彰显个性的学生成长档案,开展理解与应用、参与与实践相结合的英语特色及双外语特色教学。扎实高效、关注个性、多元评价的探究任务单型智慧课堂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五年级高以腾同学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我在课堂上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非常新颖,就是探究任务单型智慧课堂,我非常喜欢。”七年级李陆瑶同学认为智慧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有趣,问题引路吸引着同学们的好奇心,知识梳理让知识更清晰。智慧课堂塑造着智慧教师,培养出智慧学生,用智慧引领师生,让教育润泽生命。

让教育回归本质,为孩子一生乃至民族未来负责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每当读到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时,崔建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母亲对寄予厚望的学校的呼唤,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犹豫,带着那种纠结,带着那种无奈。“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得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的功能是什么,学校的制度是什么,学校的管理是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机制能培养出来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崔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哲学话题。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明白了“教育即生长”,就懂得教育需要做什么。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当下,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健全人格的孩子,还孩子幸福的童年,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这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崔校长盼望着,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而且学起来不是太辛苦,学得有意思一点、愉快一点,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去学,并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命运和未来的终身学习者,逐渐让教育回归本质。梦想已经点燃,而梦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崔校长运用勇气、智慧、毅力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我们期待着,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崔建社领航的洛阳国际学校开出别样的牡丹花,光芒四射,照耀神州大地!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