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朝阳经验”

发布时间: 2015-01-30 15:01:5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中小学频道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城乡一体联动:公平均衡的生动实践

“区内留学”——这是朝阳区因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生动词汇之一。2014年10月20日至24日,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官庄村的官庄小学20名学生再次来到芳草地国际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留学活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官庄小学的孩子们融入芳草集体、深入芳草课堂,在快乐与分享的氛围中体验了城区优质校的特色学校文化。

像管庄小学与芳草地国际学校这样的“结对子”学校,在朝阳共有14对。2011年起,朝阳区由市区级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相对薄弱校组建了上述“城乡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不仅仅停留于口号与纸面,不仅选派学生“区内留学”,更是通过建立“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模式,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学校特色发展。如在共同体融通教师编制使用,市区级示范学校要全面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吸纳成员学校教师参加听课、评课、优质课展示等教研活动,组织选派教师到成员学校任教;如建立教研培联动制度,积极组织科研课题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学术论坛、教学沙龙、教学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活动;如实施教师交流制度,主要学科至少一名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派驻对口学校的比例进行交流,实现骨干教师覆盖全部重点和薄弱学科,示范校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到共同体框架内农村学校支教。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学校教师专项培训助力项目、农村学校特色发展工程等多个项目先后开展,涵盖内容从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逐渐扩展至校本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建设、校本特色德育、学校文化建设等四个发展方向,由“农提”进至“农助”,推动农村学校特色发展,虽一字之变,折射的却是朝阳区关于城乡一体、“自主造血”的转变与进步。

人才强教战略:均衡深化的核心动力

2014年11月25日,朝阳区教委在润丰学校举行小学名优班主任展示活动,白家庄小学陈铁萍等3位优秀小学班主任与大家分享了教育理念和职业收获,并由此拉开了2014年度朝阳名优班主任展示的大幕,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先后又有北工大附中初中部田欣,八十中学高中部赵修瑞、吴丹、国佳等4位中学班主任依次亮相。

7位班主任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双名工程”的引领塑造。十余年来,朝阳区始终坚持“以教师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第一资源”,在“双名工程”的孵化下,促进干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干部教师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推进与深化的核心动力,先后三轮的“双名工程”实施以来,朝阳区按照基础性人才、骨干人才、专家团队、专家领袖人物4个层次设计了9大培养措施和8大载体,以“青蓝计划”、“翱翔计划”、“教育家计划”为抓手,以“成就未来计划”、“打造精英计划”、“塑造名家计划”为载体,突出对应不同层级的人才实施针对性的培养与建设,探索建立人才梯度培养培训机制,培养了一批有专业引领能力的带头人,已初步形成了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层级建设体系。

2011-2014年,朝阳区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补充教师3856人,吸引“211”、“985”大学优秀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每年200余人到朝阳任教,中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从“十二五”初期的3%上升为10.6%。目前,全区特级教师实际规模已达20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6人,市级骨干教师281人,分别占到北京市的13.46%和14.01%,总量占全市的13.92%(接近1/7),区级各类骨干近4000余人,各级各类骨干人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40%左右,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大批优秀人才聚集朝阳的态势形成离不开人才发展的激励措施。朝阳区审时度势,启动了教育系统队伍建设“4H”计划,从Health(健康)、Home(家庭关怀)、House(住房)、HR(人力资源开发)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此外,为了达到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促进城区优秀干部教师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辐射,朝阳区还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级干部交流工作办法,就干部教师交流对象的确定、交流的方式、交流工作程序以及交流的纪律进行了明确,探索了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科学交流机制,采取双项选择交流、对等匹配交流、学区配置轮岗交流、资源统筹交流、城乡发展共同体合作交流、合作办学共享交流、特级教师送教交流、骨干教师支教交流等多种形式。 

学区综合改革:高位均衡的崭新起点

2014年年初,“朝阳区将启动学区化综合改革教育实验”的新闻引起中新社、北京晨报、法制晚报以及央广网、新民网、凤凰网等各路媒体关注。

这一改革对朝阳已有的学区制进行重新规划,提出了以“10—15—40教育发展结构”为标志的“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即依据城市的空间结构和重点功能区等因素,将朝阳全区划分为10个功能集团。在功能集团基础上依据教育发展需要细分为15个学区,学区内实施资源统筹。学区内按地域细分为2—3个片区,全区共划分为40个片区,片区内优质资源为龙头整合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片区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区域内学生对口入学。

伴随着“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朝阳区教委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组建基础教育一科,统筹管理九年一贯制教育。在区教委领导层面,改革领导体制,重新划分领导分工,已将原小学和中学分段改为将小学和初中合并,设分管九年义务教育的分管副主任;将高中独立,设置分管副主任。

目前,学区化资源结构重组和转型升级共72校97址,优质教育服务惠及63099名学生,受惠学生比例达到43.86%。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18所中小学转型升级为教育资源优质校,涉及11个学区,18个片区,占学区总数的73%,惠及16568名学生。

“要在达到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还要达到高位标准,并且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既要让孩子上学,同时要上好学,继续城乡统筹战略。”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表示,在扩充扩充优质资源总量、城乡一体发展的同时,素质教育八项工程的统筹推进,教育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双名工程”的长期实施,数字网络平台的支撑应用为朝阳教育的品质发展、内涵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阶段目标,2014—2015年,朝阳区将完成十大功能区十五个学区的布局,区域资源配置基本到位,完成机构整合和重组,形成领导健全、衔接紧密、边界清晰、群众认可的学区框架;2016—2018年,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学区内部与外部的运转机制,形成九年一贯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街(乡)、社区、学校相互融通的育人网络,学区、片区内运转正常,稳定发展;2019—2020年重点推动学区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构建成熟的学区发展模式,建立保障区域发展的制度机制体系,实现各区域整体高位优质均衡。

城乡均衡,见证朝阳教育的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

高位优质,彰显朝阳教育的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

为了让朝阳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展望未来,朝阳区将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提升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真正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推进朝阳教育由“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

 

链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词典·朝阳版》摘录

■均衡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扩充优质资源总量,实现朝阳43个街乡优质资源全覆盖;第二步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整体均衡;第三步以推进 “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为重点,优化教育发展结构,推动各个局部区域的均衡发展。

■一体系、四区、三化

到2015年,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开放多元、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成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区、现代高端职业教育发达区、开放多元国际教育试验区、文明和谐社区教育示范区,教育整体水平居于全市前列。

■一个体系,五个机制

构建系统开放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规范有序的科学决策机制、运转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公平合理的资产配置机制、更加完善的评估激励机制、快捷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

■素质教育八项工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学生艺术科技素养提升工程、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程。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