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开展小学生人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 2016-01-25 15:55:19 | 来源: 《辅导员》1期下 | 作者: 原绿色 | 责任编辑: 文昕

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还有很多学者都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生命。但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舍本逐末的不当现象,比如:因为过分重视考试,追求分数,把考试和分数这些育人的工具和手段当成了教育本身,以至于出现人生教育的缺失,造成学生自私、任性、功利,缺乏高远志向,不懂得感恩、奉献、公德、珍惜生命等做人的基本常识和心理问题。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认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义。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教育宗旨是学为人、学做人,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形成。

依据这样的理解认识,在《从孝亲敬长入手,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新一代》《践行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新一代中国人实践研究》《主体多元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实践研究》《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实践研究》四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当前教育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教育的本原目的,即培养人的心灵健康问题,也就是人生教育,要让学生通过教育知道人生应该是什么样,怎样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公平、正义、善良、美好,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幸福,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提出“人生教育”这一概念。

人生教育是指在科学的人生理论指导下,树立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中心的课程观,对学生进行关于人生“生存、生活、生命”的知识教育,以及人生健康幸福需要的良好品质,人格、思维、认知、审美、心理、习惯等教育和养成,让学生从生理人到自然人,走向成功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新一代。小学生人生教育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关于人生的教育,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科学的思维和行动的习惯,为小学生一生的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外对小学生人生教育比较务实,西方对学生的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比较具体,教学生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要与人为善、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对知识有好奇心等,到中学逐渐强调读写算,到大学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活动。而国内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人生教育比较务虚,也不够具体,特别是共产主义理想等教育,显得空洞飘渺,很难与小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许多教育同仁也都认识到这个问题,许多学校也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探索,有的注重培育生存技能,有的注重生活教育,更多的都在打着“生命”教育的旗号,对学生进行一些关注生命个体的感受、关注个体成长的教育,而真正把人生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的并不多。

我们开展这项实践研究,试图探索一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教育,通过课堂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高雅的人生,追求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培养阳光健康的下一代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目标:探索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新一代,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人生(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人生更健康、心灵更阳光、学习更高效、生活更幸福、成长更全面。

分四个方面开展行动研究:

一是人生德育活动。通过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和德育活动,生活熏陶,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理想和追求。具体地讲,让学生有一个正能量的人生偶像,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公德心、有规则意识等,有适合现代公民的良好素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等。

二是人生课堂建设。改变课堂重教学轻育人的倾向,重新确定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操作流程,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以人生幸福和人一生发展的习惯、创造思维、个性特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的,而不单纯以知识的传授,教学进度来考量,更重育人,更重人本身,达到学习知识和人生成长的和谐统一。课堂生活是培养学生社会经验、学会做人的重要场所,发展智力、开发情商、锻炼逆商的教学才是最完美的教学。

三是人生课程开发。在人生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活动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本领,为学生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奠定基础。具体包含生存的技能,有尊重、敬畏、珍惜生命的认识、人生的美好追求。比如,有一项雅好,有一项特长,懂得心理排遣,会交朋友,会锻炼身体,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四是人生家教实践。树立为孩子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服务的家教理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与人相处,研究出一套人生家教的指导思想、操作准则以及与家庭生活内容结合的人生指南等内容。让家长成为新家长,通过家庭比较科学的人生指导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具体来说,要研究家长应该怎样分年龄阶段指导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的人。

(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校长)

文章来源: 《辅导员》1期下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