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关村三小:把学校变出“家”的味道!

发布时间: 2016-10-11 10:13:43 | 来源: 北京教育播报 | 作者: 中小学频道 | 责任编辑: 陈希

最近,记者有幸参加了“中关村三小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真正刷新了对学校的认知。教室“变形”,竟有三室一厅的格局;老师上课,个个有乔布斯演讲的气场;学生学习,不再排排坐……这所学校像被施了魔法,变成“家”的样子。

“三室一厅”进学校 教育空间大“变形”

想把学校变成家的样子,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太难。和很多教育工作者一样,中关村三小的魔法师——刘可钦校长曾经对学校发展的共性难题很纠结:狭窄的教室里,学生只能固定在自己的椅子上听讲;教材、教案、作业、分数构成教师生活的全部;公开课上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因为老师担忧放开了管不住……于是,刘可钦和学校的老师极尽想象,超越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未来学校应该是什么?

2012年,当学校拿到一块海淀的黄金地段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的蓝图便铺展开来。不把建筑当成简单的盖房子。从设计开始,学校就请来了美国和中国最顶尖的建筑设计院,站在全球视野和学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新学校的设计:要让学校温馨、绿色、亲切,打破固有教室空间的局限,使建筑作为一种“课程存在”……

于是,这座外形看起来有些像福建土楼的建筑,真的就像拥有魔法一样拔地而起,让中关村三小有了“家”的物理载体。

三间教室加上一间几乎同等大小的开放教室,组成新学校的单元结构;教室和教室之间的墙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灵活组合的互动隔断,教师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求“变形”。 不同于1.0版本的学校有着农业社会显著特征,要求学生学得又快又对;超越于2.0版本的学校,规整的空间设计让教育注重程序化和标准化;堪称3.0版本的中关村三小,呈现出多形态的空间布局,让学校以“家”的面貌出现,促进每个人的成长,激发每个人的进取心。

师生家庭式生活从“班组群”开始

走在中关村三小的校园里,有一个细节让播报君感触颇深。墙上涂鸦的事情一般只发生在家里,不少有着高大上硬件的学校都会对校园的设施进行特意的布置和保护,禁止学生乱涂乱画。

而在中关村三小篮球馆干净透亮的大落地窗上,记者看到了孩子们的七彩涂鸦。看似是不经意的涂涂画画,但背后却有着学校的深层次动机——要在整洁美好的环境与儿童“胡写乱画”的天性之间寻找平衡。

告别了班级的严格界限,中关村三小在组织结构和课程建设上营造起“大家三小”的氛围。也就是将传统的班级延展为三个教师组合在一起的群组空间,将三个年级的孩子放在一个“班组群”中生活、学习。同时四个“班组群”又形成“校中校”,实行人财物、责权利的统一和自治。

然后,奇妙的魔法效应就出现了。在班组群中,学生不仅要与同龄伙伴一起学习,还要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共同成长。丰富的“家”关系为学生建立了一生健康发展所需的人际关系的实践,也提供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无法比拟的机会。

对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可以这里汲取力量、快乐成长。对老师而言,这里同样是可以携手进取的大家庭。

校长刘可钦说,过去中关村三小的老师也会在“我的语文学科”“我的数学学科”中单一生活。但基于学校3.0的空间设计,本着“真实的学习”的课程规划原则后,学校开始追求一群老师的协同教学,并最终形成另一个“心家”——既体现分科教学优势,又增加跨学科学习;既保持班主任的优势,又通过教师的家庭式团队合作增加对学生的关注;既有班级授课制下的直接教授,又为合作、探究为主的项目学习提供保障。

而教师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形成共识,而是身处其中的共同创造,以及从 “站在全局“到“跨界思考”的真实学习过程。

数学、科学、技术和工程;历史与社会科学类;语言类(中文、英文);视觉艺术类(美术、手工、摄影、微电影);表演艺术类(音乐、戏剧、舞蹈);积极身体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如今学校构建起6个综合学科的教研组。老师不再纠结于课时不够、“我讲不完”这样的困扰,而是通过“算大账”,把学生当成一个整体的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来把握。

为什么中关村三小的老师讲课个个都有乔布斯主持苹果发布会的范儿?为什么老师都有大家风范和亲切随和的气质?这也许就是答案所在。

“大家三小”带着大家一起奔跑

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的主门广场呈凹字型,主动从建筑红线向内退了10米,为家长接送孩子让出缓冲地带。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学校校门两侧专门设计了座椅,供社区往来人员休闲。中关村三小一直坚持,学生教师的学与教,需要通过和家庭、社区的携手共创。所以,学校也是从微小的细节开始,与家庭、社区对话,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共同体。

“家长志工团”请家长亲身参与到课堂教育活动中;“邻家小孩”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在陪伴中学会教育;“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利用家长沙龙讲座等形式传播优秀的教育理念;“家校事务协作中心”通过整合社区力量,在法律和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补充。

正如同刘可钦在此次办学研讨会上所说,“学校能有今天的面貌离不开海淀教育这块肥沃的土壤”。在中关村三小打造“家和成学”的教育关系中,也在拉着海淀、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奔跑。

此次中关村三小举办教学研讨会来分享办学经验,还联合翠微小学、巴蜀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小学等三十多所优秀的学校,组成联盟学校与世界对话。中关村三小在全球视野下,用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待教学和学校生活,用无限的可能来勾勒出未来教育的形状。

文章来源: 北京教育播报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