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儿童天性,小学教育的起点

发布时间: 2017-06-06 16:16:13 | 来源: 朝阳教育 | 作者: 郝朝阳 | 责任编辑: 中小学频道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在作家冰心的眼中,儿童的天性是美好的,是纯真而丰富的。

一个孩子嬉笑着从母亲的怀里扑进外面的阳光……他带来了世界的希望、安逸和欢乐。在诗人泰戈尔的眼中,儿童的天性充盈着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快乐。

是的,孩子们有着自己内在生命发展的动力,有着自己主动发展的规律。这种动力和规律被法国思想家卢梭称之为自然的发展,被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称之为内在教师,其实,这就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一种珍贵的宝藏,是积极的、活泼的、发展着的存在。教育应该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为起点,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自由畅快、一份好奇探究、一份天真纯粹、一份畅想憧憬和一份同心同乐,让学校成为孩子心灵的栖息地,让校园成为孩子终生眷念的童年回忆。

 

认识儿童,发现内在的力量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道: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对此,我非常赞同,儿童的天性像是一粒自给自足的种子,它内在有着大树的形状和特征,无需特别加工,无需刻意塑造,我们只需将这粒种子种在地下,细心灌溉,施予阳光,它便会向下生出根芽,向上长出嫩枝,垂着绿荫,点缀着芬芳的鲜花与丰硕的果实。

这是多么灵动而美好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这份美好,便有了如《病梅馆记》中的情景:有人为了满足自己对梅的要求,对梅进行束缚,砍掉梅端正的枝干,除去梅繁密的枝干,伤害梅的嫩枝,阻碍它的生机,从而育成了弯曲的病态之梅。儿童如梅,我们不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束缚和塑造儿童,而应该对儿童的天性保持敬畏之心,不害其长,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给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保护和发展儿童的生机,从而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这句话说得真好。认识儿童,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所强调的认识儿童不是简单地对儿童身份的认知,而是真正地了解儿童的天性,明白他们内在的力量,体悟他们成长所需,珍惜他们的自然天性和纯真。当我们将尊重与关爱、宽容与善意、期待与成全给予每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时,他们也将不负众望,自成一道美丽而自然的风景。

 

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视角

他在这个世界上,然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用这句话反观我们的儿童教育,很有意义。儿童就像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者,只是熟悉,却很少走进 ;只是熟悉,却很少理解。只有真正地让自己成为儿童,站在儿童的视角,我们才能把他们变成我们最亲密的伙伴。

《窗边的小豆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豆豆在车站门口看到一个卖树皮的人,那人告诉她,吃完树皮可以非常健康。小豆豆信以为真,但她没带钱,又担心明天买不到,就跑到学校向同学们借钱,最后借到了小林校长那里,小林校长知道后,并没有阻止小豆豆去买,而是让小豆豆买回来让他咬一口。小豆豆买来首先让小林校长咬了一口,接着让学校的每个人都咬了一口,孩子们不断地跑来向小林校长汇报自己是健康的。这一天,学校里都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这个故事让我思索良久,更让我想要做小林校长这样具有童心的人。对于小豆豆买树皮的做法,小林校长没有以成人的方式告诉她所谓的事实、警告她别上当,而是顺着儿童的视角去洞察儿童的秘密,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制造更多的快乐,发现更多彩的世界。多么神奇,多么具有趣味。

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教育家蒙台梭利如是说。作为教育者,当儿童与成人格格不入之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抱怨与责备,而是应该试着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他们,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理解、去感悟他们的真正含义,从心灵深处去接受孩子,爱其所爱,乐其所乐,和他们一起快乐、哭泣和成长。当我们真正理解儿童,就会发现用成人眼光看不见的多彩世界,看见那不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从而不再用成人的规则约束孩子,不再用成人的尺子丈量儿童。就让我们回归自己的儿童时代,在心理上丰富自己的儿童世界,用儿童视角去理解孩子们的心理情感,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孩子们做好朋友,追求共同成长吧。

 

发展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

让儿童成为儿童’”,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主席让·泽尔马滕的一句名言。虽然是简单的七个字,却是一个与儿童事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教育者最真切的话语。对于让儿童成为儿童,我的理解就是要把儿童看成独特的生命个体,在顺应其天性的基础上,倡导教育要回归儿童本体,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要遵从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也是教育的灵魂。

发展儿童,首先要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仅是知识、身体或智力的因素,还应该包括情感因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着丰富情感和需求的独立的人。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唯智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

发展儿童,还要促进儿童的自主成长。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 :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不懂的时候,干脆闭嘴静观。当不能用现成的概念去硬套的时候,索性就欣赏。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家长。只有我们不用成人的世界,不用成人的眼光,过滤孩子们的生命,他们才会更加自主地成长。我们在爱孩子时,既要立足于未来,对孩子因材施教,又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他们才会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发展。

此外,发展儿童,更要促进儿童创造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正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且独特的种子,作为学校,我们要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创造性,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让他们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他自己,生命舒展,生命涌动。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些理论虽久远,却意蕴深远,并无时无刻不在传达出教育的真谛: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让教育真正顺应自然,给孩子们一个健康、轻松、充满欢笑的多姿多彩的美好时光吧!

文章来源: 朝阳教育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