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繁峙县:薄弱校”转型崛起“繁峙样本”

发布时间: 2015-01-05 11:11: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培东  胡永平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三、“点滴感动给了我们坚持课改的勇气”

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出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县课改引头人之一、英语教师孙美霞这样总结课改中的教师:“教师要能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享受个体的美。学生的个体本来就存在差异,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首风格迥异的诗。我们大可不必煞费苦心把学生训练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件,把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个体加工成符合要求的零件。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才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线,每个学生都有令人欣赏的优点,欣赏这些优点就是在分享不同的快乐。”

白玉彧老师说,在235班《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展示环节中,魏二利同学讨论“规矩”与“套子”时,说道:“我认为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就是束缚老师和我们学生的‘套子’,我们应该走出‘套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喜欢课改后的语文课。”那一刻,白玉彧老师很是感动,“学生若是没有深刻体会到课改的好处,他绝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四、教学理念的改变让我们享受着教育

繁峙名师之一、已近退休的政治教师郭存林对课改有着深刻的认识。“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于教师来说,它意味着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在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无止境地追寻。“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教师来说,它意味着欣赏每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意味着教会学生彼此欣赏,懂得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包容;它意味着在纷繁的世界里,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辨别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起孩子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和珍视,助其成长为具有和谐之美的人。

高一化学教师韩伟珍在他的《享受教育》征文里这样评价课改:

  “课改——回归自然本性才是真。课堂上,学生们时而思索,期间有他人辩论;时而推敲,期间有他人奋笔疾书;时而小组共同小黑板上解答,期间有他人指点或质问。整个课堂显然就是一个稍微轰鸣而充满强劲动力的学习“车间”。在这里,彼此平等,关系融洽,氛围和谐;思想的火花在不经意间碰撞,心灵在有意无意中交流释放,求知欲得到充分体现,知识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形成,教师如在齐放的百花中传粉的翻飞蝴蝶,穿针引线地点拨着。逝者如斯夫,荏苒间,美妙的45分钟结束了。学生的学习是那么的轻松自然,教师的教学是那么的娴熟高尚人文。”

现在,虽然改革后的课堂还没有经过高考的检验,但周明国校长底气十足:“我相信课改和教学并不冲突,应试与素质并不矛盾。通过课改,学生素质能力提高了,学习这件事也就做得比以前更好了,成绩也会跟着提高。一句话:素质教育也能提高升学率!”

在谈到校长在课改工作中的作用时,周校长这样说:“只要教师改变了,学生自然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作用在于引领教师:引领教师反思,发现存在问题;引领教师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有效会议,统一思想行动;到教学一线去,解决存在问题;搭建成长平台,提升教师素质。”周校长如是说,也是坚持如是做的。

砂中课改模式,看上去老师讲得少了,却要准备得更多、更充分、更深入、更生动,对于学生需更了解,并由此在变短的课堂上柔性引导学生,使教学事半而功倍。当然这需要教师更有责任心,付出更多的精力。

县课改引头人之一、历史教师李宁在课改以来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他带高二两个文科班、初二两个班的历史课,兼着237班的班主任,还参与学校的政教工作,一天到晚不是钻研教材和学案就是忙于上课和政教,前段时间他口舌生疮,但还坚持上观摩课、远赴太谷参加省历史教育学会年会。谈到家务,他坦诚自己没时间去做,对不起妻子和孩子。

而白玉彧老师,之所以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赢得所教学生的欢迎、各级领导的好评,被评为“县课改引头人”,跟她长期早出晚归、把教学真正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分不开。然而在家里人看来,她却是一位不合格的母亲、不顾家的妻子,她的老公有时这样埋怨她:“好像砂中就你一个老师!”但对于砂中而言,正是像他们这样一大批课改的“弄潮儿”,才带动着一大批教师同心协力撑起课改这艘大船,迎风破浪!

彩璟小学:摸着石头过河 将课改进行到底

2012年春天,彩璟小学被确定为全县小学唯一一所课改实验校。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唯一”将他们逼到课改前沿,虽然感觉压力极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课改之路。两年多来,学校从困境中起步,在迷茫中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做了大胆的实验和尝试,目前已形成自己的课改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困境中求生,课改之舟勇敢起航

时间回转到2011年秋季,新校长郎正伟到任,看到的是坑坑洼洼的校园、缺窗少门的教室、破破烂烂的桌凳,办公室还有在校门外临时租用的民房……听到的是学生家长的满腹怨气,面临的是学生大量流失的现状,问题更大的是教师极其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麻木的思想态度。

那一个学期,校领导和老师们努力地工作,抓常规教学,落实听评课制度,老师们觉得很辛苦,甚至怨声载道……老师们在校长“低效课堂甚至无效课堂”的评价中迷茫起来,传统的满堂灌不行,新的思路和方法没有,好多教师说:教了十几年书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一个学期,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走,即使这样,纯朴善良的家长们还是从老师们的真诚和勤劳中对学校建立起一些信任。但是,期末的全县质检考试和学校综合考评,彩璟小学在全县城镇学校的排名依然是倒数第一。显然,用这样的措施改变彩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学生流失,在所难免,改变彩璟,遥遥无期。

2012年春天,县政府、县教育局把打造彩璟小学列入议事日程,完成新建综合教学楼的附属工程,所有班级安装多媒体,校园搬迁。学校被确定为全县小学唯一一所课改实验校。

“唯一”,这是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观念转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决与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每一名教师真正领略到新课堂的风采,当年4月中旬,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数学教师分两批参加了在太原市举办的“名师大讲堂”活动,这次活动受训教师感受很深,学校随后召开研讨会统一认识,并让每一名教师广泛交流学习体会,大家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5月份,校长郎正伟领了13名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生命课堂”给了参训教师极大的震撼,“0加45分钟”的教学模式令我们颇感震惊,课堂上学生们自由、快乐、自信的展示给每一个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学习后,老师们对课改的认识有所加深,大家谈体会、写感想,基本达成了共识。三天后,一位六年级数学教师主动邀请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师听自己准备的、模仿来的所谓课改课,“临帖”中,彩璟小学的课改之舟缓缓起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