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繁峙县:薄弱校”转型崛起“繁峙样本”

发布时间: 2015-01-05 11:11: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培东  胡永平 | 责任编辑: 赵倩楠

 

二、困难中坚持,课改之舟劈波斩浪

起航之初,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参观学习了别人的课堂,有了一些粗浅的课改理念,但校长郎正伟深知:“临帖”只是开端,绝非目标,仅仅靠这些“干粮”,远远不能解决路上的困难,路上的问题还得到路上去解决。

课改初期,由于教师不能把这种课改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环节之中,只能生硬的套用模式,因此走入多个误区——

如无节制地合作学习,无限度地收集资料,无目的地整合学科,无针对性地课堂激励、牵强的情境创设,夸大化地人文教育;

如简单地把小组活动认为是课改,就是体现合作学习,因此,教师会经常为了合作而采用小组合作,许多课堂就哗啦啦围成小组,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

语文课上,学生把“教材解析”上的内容抄上一些,课堂上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

数学课上,学生不会阅读教材,学习找不到问题和结论,没有质疑,没有辩论,学生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之,课堂上真正的心灵碰撞、思维交织、创新思辨的火花却很少见到。

2012年秋季开学,彩璟小学从教师培训开始,一方面由校长再次亲自进行《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另一方面,利用上学期外出学习教师的“临帖”课堂为例,实例研究,针对性培训,全校的课改全面推进起来——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提是学生要“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 各班组织学生召开了“参与课堂我应该……”主题班会,让各个小组提出自己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口号,有的教师甚至把先进地区教师的课堂实录搬到教室去播放,让学生感知人家的学生怎么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想着办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在课堂上发言展示交流,学生说不来,老师就教给学生用怎样的课堂语言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每个年级的学科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都要研究确定出有价值的合作讨论的问题,确定用2人小组还是4人大组,老师们想着办法研究小组捆绑式评价,培训小组长,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以及轮换。有意识培养小组活动时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习惯,学校在组织教师听课时,经常会发现有教师组织学生到学习状态好的班级听课。

同时,学校与课改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也相继出台,如以“小组构建、小组学习”和“学案教学、目标导学”为载体的课改工作机制,小组捆绑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学案”编制工作制度,课堂展示要求,课后反思改进要求,教师撰写课改论文和实验体会的制度、课题引领课改制度等。

每隔一个月,学校就组织教师进行一次课改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课改座谈会,每一次大的研讨活动之后,每一次探索反思之后,都能明显地看到教师在改进,在进步。

目前,学校的“分学科问题导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模式的目标是打造“两主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高效课堂,构建的理念是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的。语文学科采取的是“两课型五环节导学模式”,两课型为“预习课”和“展示运用课”,五环节是“激趣导入、预习检测、品读感悟、展示交流、拓展应用”;数学学科采取的是“渐进式五环节导学模式”,五环节分别为“温故导入(情境导入)、独立尝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训练”。科学、思品与社会课采用“四环节导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交流、达标训练”。实施中,学段不同,要求也略有不同,一切围绕课标进行,一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

三、奋进中磨砺,课改之舟扬帆远航

两年的课改实践中,彩璟小学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功课,即小组构建、学案编制、课前预习、展示探究、捆绑评价、课题引领。

(一)小组构建

小组人数为4人组或者5人组,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一般二、三年级是4人小组,四、五、六年级为5人小组。在高年级采用5人小组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高年级班级学生人数较多,5人组可以适当减少小组数,便于管理考核;另一方面是为了适时落实小组表决,让每个学生享受民主的权力。小组构建需要综合学习能力、学生个性、男女比例三个方面的情况,每一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监督员一名、卫生管理员一名 (5人组增设仪表检查员一名)。小组长每学期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其他成员每隔一个月,小组分工做一次调整,小组内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以此培养每一名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组长帮扶1到2名组员,副组长帮扶1名组员。二年级采用传统方式坐法,三年级以上采用围坐方式。小组不仅用于课前学习、课堂交流、课后反馈,还用于清理卫生、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如体育活动、演讲比赛、社会调查、课外阅读交流)等各方面。

小组学习交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小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二是组内交流“学困生”优先的原则。

(二)学案编制

在彩璟小学的“课改词典”中,“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路径,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校三至六年级采用“学案”教学,“学案”在假期组织全体教师集体编写。学案编制分六步走:

第一步,备课组长确定若干课题,组织备课组成员初步实现“三定”即确定每课的重难点、知识点、导学问题。

第二步,备课组长给每个备课组成员分解课题,确定主备人,主备人按照“三定”编写“学案”(学生用)和“导学案”(教师用)。

第三步,主备人出初稿并打印,每个成员人手一份,备课组集体议定、修改学案。

第四步,教导处审核后文印室统一印制。

第五步,教师在上课前对导学案进行小的、个性化修改,书写在“导学案”“个人增减”栏。

第六步,教师课后反思并修改“学案”和“导学案”,由备课组长将反思修改后的“学案”和“导学案”交文印室修正保存。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开放性原则。禁止用“学案”禁锢学生学习思路,以致出现教师变“满堂灌”主宰课堂为“学案”主宰课堂,将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要求“学案”导学的问题既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又不能束缚学生的学习思路,体现“超市”性自主学习。

二是探究性原则。设计的导学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

三是整体性原则。禁止设计过多、过碎的问题。设计学习思路要整合教材,抓住主线,有利于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

四是分层原则。强调重视学情分析,做到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关注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的使用方法是: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二是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三)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展示的基础,强调没有经过预习的课不能上,课前预习同样分学科提出要求。

语文讲读课文,专门有一到两节预习课,有时也会在预习课后安排一些收集资料等开放性预习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出示“预习导航”,提出预习的目标和方法,学生按照“预习导航”进行独学。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基本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梳理出已解决的问题和需要交流质疑的问题。

数学课、科学课、思品与社会课、英语课一般不专门设置“预习课”,但教师会提前一天下发“学案”,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一部分学习目标,上课前由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做初步的“学案”讨论,形成结论和问题以便课堂交流。

(四)展示探究

课堂展示体现一个核心,即“展示即学习、展示即探究”;体现“两主”作用,即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点拨、追问”的主导作用。

具体要求是“七要七不要”:展示要把握重难点和共性问题,不要简单的对答案;展示要把握整体,不要碎片化的问答式回答问题;展示要在探究中提高,不是“复制”小组预习情况并“粘贴”在课堂上;展示是生与生、师与生交流观点、补充答案、质疑评价,不是学生给老师做汇报;展示要关注参与率,不能只考虑“学霸”的精彩表现;展示中教师要做智慧的推动者,必须有适时的点拨、追问、评价,教师不要只做展示的旁观者;展示要关注小组的状态,不要只关注个体的单打独斗能力。

(五)捆绑评价

做好评价尤其是小组的捆绑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前提。学校对小组的捆绑评价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三到六年级统一印制“彩璟小学小组评价手册”,确定了“日记、周结、月评、期中期末以校张榜表彰”的制度,对小组学习、纪律、卫生等学校有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各年级组可以本着“可操作、有实效”的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计分办法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依据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小组记分、小组监督,二是教师使用课堂记分卡随时记录,课后记录入册。

每个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小组考核汇总评价,在教室设有“月评表彰栏”,评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小组”和三个“优秀合作小组”,对获奖小组和小组长进行表彰,奖品由学校统一提供。学校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对各班评选出的“最佳小组”和“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并在校园宣传栏张榜表扬。

(六)课题引领

2013年8月,彩璟小学申报了山西省教育学会“先学后导、小组评价”课题的研究工作,2014年3月又申报了山西省教科院“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的课题。学校专门建起了环境优雅的课题研究室,成为集课题研究、教师休闲为一体的场所,课题研究组定期活动,从一个又一个小课题研究做起,不仅解决了课改探究中的一些问题,更促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82 商务合作:010-88824915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